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7节(2 / 3)

加入书签

了盐,又放了几颗干辣椒和几颗花椒。

然后又回到桌前继续缝衣裳,等衣裳缝了近一半,锅里的肉也快熟了,时乐把萝卜加进去,又往灶里添了两根柴,等这两根柴燃尽,骨头就煮熟了。

时乐又洗了一次手,继续缝衣裳,等衣裳缝好,太阳都快落山了。

顾朝朗回到家时,时乐正在往里布上铺棉花。

弹好的棉花平铺到里布上,要比布料大一圈,然后沿着画好的线开始绗(hang),周围也要绗一圈,线距可以大一些。

时乐一边忙活着手里的衣裳,一边指挥顾朝朗做饭,骨头是煮好的,这会热一下就行,再煮上米饭就行。

桌上放着衣裳,两人吃饭都是在灶台前吃的,吃过饭,顾朝朗收拾碗筷,时乐继续做衣裳。

此时天已经擦黑,顾朝朗端着油灯过来,在时乐旁边站了一会儿,低声道:“明日再做吧,这会儿天都黑了,伤眼睛呢。”

时乐头也不抬,手里正忙着绗袖子,“我再做完这一点就歇,你先洗漱去睡觉吧。”

顾朝朗拨了拨灯芯,坐到一旁等他。

许是顾朝朗太有存在感了,时乐做衣裳都有些分心,勉强缝好两只袖子,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脖子,使唤顾朝朗去烧水,

顾朝朗走到灶台前,伸手试了试,汤瓶里的水还是温热的,又去屋外拿了木盆,给时乐倒好水。

等时乐洗完,他才开始洗漱。

翌日,顾朝朗早早上山砍柴,时乐则睡到天大亮才起来,洗漱完就接着做衣裳。

昨日天色晚了,时乐只缝好两只袖子就搁在桌上也没收拾,今早再费些功夫,应该就差不多了。

刚坐到桌前,时乐一拍脑门,突然想起昨日买的糯米还没有泡上,又起身找出糯米,放到木盆里泡上,糯米得浸泡四个时辰左右,现在泡上,傍晚做糍粑刚好。

泡上糯米,时乐继续缝衣裳,做棉衣比做寻常衣裳要麻烦的多,棉衣绗缝,表布要看不出线的痕迹,里布留下的绗棉针眼要小,把绗缝线尽量隐藏在中间夹棉里。

时乐平时绣帕子、做衣裳手速都很快,做棉衣则要慢得多,一个是他以往做棉衣的次数少,不太熟练,另一个就是绗缝棉衣比其他更需要一些技巧。

出针时要斜出,衣襟处做贴边,贴边不能用明线,内贴边和里布缝合后还要在缝处压一道线,避免里头支楞棉花,不平整。

顾朝朗砍柴回来,时乐还在做衣裳,所以正午依旧是他做饭,时乐在一旁指挥他做。

昨晚的骨头还没有吃完,汤汁浓郁,拿来下面条最好。

时乐先让顾朝朗去后院菜地里拔了一棵小白菜,洗干净放到盆里,又指挥他揉面。

揉面算是顾朝朗最拿手的部分,他力气大,揉的面也更筋道。

揉好的面团醒发一刻钟的时间,在案板上撒上一些面粉,用擀面杖把面团擀平,然后叠层,切条,再用手把它打散,这样才不会粘在一起。

顾朝朗揉面是一把好手,刀工就十分一般,不过他俩都更喜欢吃粗面,倒也正好。

烧火热灶,昨夜剩的骨头汤就留在锅里,今日直接热就成,等汤煮沸,把面条加进去煮,加入少许盐,煮到快断生的时候再用筷子搅一搅,再继续煮上片刻就做好了。

顾朝朗从橱柜里拿了两个大陶碗,盛好面,又往时乐那碗里加了一点儿辣椒面,才招呼时乐过来吃饭。

辣椒也是个新鲜物儿,十几年前才传到他们这,顾朝朗听村里的长辈说起过,那个时候辣椒价钱高,产量也低,一斤青辣椒比一斤肉还贵,干辣椒更是接近百文。

现下倒是便宜许多,普通人家也吃得起,种的人也多,时乐尤其爱吃辣,不过他不爱吃这个,受不了辣味儿。

桌上的衣裳还差一点没收尾,今日两人倒也没继续在灶台前吃饭,端着碗坐在院子里吃,时乐想要盖个亭子的念头更加强烈,到时候再去买一把竹制的躺椅,闲暇时躺一躺……

时乐想着日后的安排,眼神都有些迷离起来,嘴角一直挂着笑,把顾朝朗弄得一愣一愣的。

吃过饭,顾朝朗利索地起身收拾碗筷,一边洗一边和时乐说话,“白天我要去小麦地里除草,顺便瞧瞧可需要再浇些水。”

时乐点了点头,把手里的衣裳放下,勾起嘴角轻笑道:“那你今晚早些回来,今日立冬吃糍粑呢。”

顾朝朗闷声应了,手上加快了速度,几下把碗筷洗干净收好 ,在衣摆上擦了擦手,就去后院拿上农具往院外去。

时乐换了一个颜色的线继续缝衣裳,最后又在衣裳袖口绣了几片竹叶。

时乐揉了揉头站起来,绣了近一日,只觉头昏眼花的,来到院里走了一圈,又活动了一下肩膀,才回到灶房。

他伸手拿起衣裳抖了抖,上上下下仔细瞧了,没有什么不平整的地方,又穿上身试了试,虽说不合身,但十分暖和,试完将衣裳脱下来叠好,和针线盒一起收回侧屋。

此时已近申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