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38节(3 / 3)

加入书签

当然,这也跟京城附近这一片的府城这些年水稻种植快速增长有关。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京城这些北地的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和粟。最开始还以粟为主,后来渐渐的,粟变少,小麦增多。

这几年,又随着经济中心开始往南方移动,再加上韩彻也一直致力于在南北两地分别推广一些适宜生长的主要农作物,使得南方的一些作物还有耕种技巧也都传到了北方。

在北地这边,稻谷已经呈现出取代粟的地位的现象。

同时在南方那边,小麦的种植也呈现出了高/潮。

然而不管农作物是如何变化的,在农业技术不够发达的古代,是不可能离开得了土地的。

尤其是人口增长越快,对耕地的需求量就越大。

当耕地不足,百姓为了满足生存,便出现了“田尽而地,地尽而山”的向大自然索取资源的局面。

然而如松州等一些江南区域,人口最为稠密且又是多水泽洼地,显然就并不怎么具备开垦山地,形成梯田这一类的自然条件了。

对此,韩彻首先第一个便想到了——圩田。

也就是改造水泽洼地,向湖争田的意思。

很快,作为第一个实验点的松州,便开始动工了。

这一日,松州不少百姓都听闻了官府在招募工人做事,待遇谈不上有多好,但凡是听闻这事的百姓,皆踊跃报名。

“官府说了,这次改造出来的圩田,都会按比例分发给附近的百姓耕种。”松州乡下一汉子在报名之前,就是这般跟家里人说的。

“这圩田当真好使?”

“那可是韩大人想出来的法子,怎么可能会不好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