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172节(3 / 6)

加入书签

也不足,不能军政一肩挑。必须得给他配备一个得力的政委和他搭班子,担任一分区政委、生产建设兵团政委。”

“原来一分区的政委是王效明,他在王效明调离后曾担任过一段时间的代政委。我当初没有将他扶正,而调陈翰章任司令员兼政委,除了陈翰章本人能力的确出色之外,也有他自身的原因。”

“我看是不是让陶净非调任一分区政委,将一分区参谋长王汝起调二分区先任代司令员。另外二分区政治部主任王克仁我看才干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调任四分区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将原总部政治部宣教处长,关内调配来的干部刘一民调任二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这个干部虽然调过来的时间不长,但工作很出色。前次征兵,表现的很抢眼。本来我是想将他调到三分区任政委的。但他的性格太倔强,和赵副司令凑到一起,合不来的可能性极大。先将他放到副政委的位置上磨练一下后,在做打算。”

对于杨震提出将原定已经定了的二分区司令员的位置重新进行调整的打算,尤其是对一分区政委人选不太满意一事后,李延平脑海中快速的琢磨了一下,便点头同意了。一分区按照杨震的计划,的确需要一个强力的政委。李泰是有些不能胜任。

而且,他也觉得杨震没有说错,李泰的风格有些偏软。在抗联三军担任过师长的他,也是军事干部出身。也许是受自己出身的三路军路线斗争之苦,也许是从三路军调到二路军有些畏缩。作风却不像一般军事干部那般杀伐果断,倒是与刘长顺总是过于瞻前顾后有些类似。

只是与刘长顺不同的是,刘长顺在事前的确有些瞻前顾后,但一旦下定决心却是果断的很,一点也不手软。他却是凡是都不出头,甚至很多的时候都抱着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思想。

如果王效明在一分区担任政委的时候,他这个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但凡能够起到他应尽的责任,一分区也不至糜烂到如此地步。那可是在东满地区坚持数年艰苦斗争的老骨头部队,在进城不过短暂的时间之内,堕落成那个样子,他这个在王效明调离后担任分区代政委分区政治部主任要说没有责任不可能的。

如果要不是陈翰章上任后,军政一肩挑下决心大力整顿,在自己的支持下撤换了一批不称职的干部,短时间之内让元气大伤的一分区基干武装重新焕发了战斗力。在第二阶段,一分区的基干武装也打不了那么出色。

一个担负了重要职责的军分区,要是摊上这么一个政委,绝对不是一个什么好事。这也正是昨天在讨论干部人选时,李延平只同意让他担任代政委,而始终未给他扶正的主要原因。性格决定命运,不是上级不考虑你,但你的性格这样,谁也帮不了你。

见到李延平点头同意自己的调整,杨震笑道:“政委,朝鲜独立师的问题,你要与一路军总指挥他们商议一下,尽快的拿出一个编制与干部配置名单。中央调过来的第三批,也主要是朝鲜族干部就要到了。这批干部一到,这个师就要马上着手组建。中央催促的很急,我们也该着手了。”

李延平却是摇了摇头道:“这件事情,还是等中央调过来的人到了再说吧。咱们部队的朝鲜人比重并不高,除了七军之外,五军有一部分但是不多。相反一路军的比例还是很高的。二军六师师长兼政委、几个团长,五师参谋长,都是朝鲜籍。此次一路军北上几乎将朝鲜籍的部队大部分都带了过来。”

“中央调来的人员名单我看了,除了部分在苏联学习的人物之外,很多都是在关内参加革命的朝鲜同志。其中有一个人是东北讲武堂毕业,又在苏联学习过炮兵专业,经历过长征考验的老干部。还有一个是黄埔军校毕业的。资历都很高,是不是等他们来后再统一安排。”

李延平说的这两个人,在后世可谓是大名鼎鼎,甚至那个名单上的很多人,只要看过描写朝鲜战争书籍的人都不会陌生。对于这些人物,杨震自然也是久闻大名。

当然在后世这些被称为延安派的人,大部分没有牺牲在那场到现在还争论不休的战争之中,很大一部分都死在自己的同胞,也就是现在一路军那位师长兼政委,后世的朝鲜太阳之手。

犹豫了一下,杨震道:“中央调来的人中,武亭我要留下。此人是炮兵专家,炮兵经验极为丰富。我要调他接替分身乏术的马其昌,担任炮兵副司令兼任炮兵教导团团长。至于其他人,你和一路军商量之后再行分配。”

“不过那位二军六师的师长兼政委不行,我看这个独立师由关内调过来的金雄同志任师长,二分区那位司令员崔石泉任副师长。金策同志兼任政委,朴一禹同志任副政委。金光侠同志政治部主任,姜建同志任政治部副主任。崔仁同志任参谋长,朴德范同志任副参谋长。”

“金雄同志毕业于黄埔军校原在新四军任团参谋长,军事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游击战,我看足以担任朝鲜独立师师长的职务。朴一禹在关内敌后战场担任过县长,擅长游击作战,担任这个副政委,并在金策同志还要担任东北局宣传部长期间任代政委也是恰当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