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66节(2 / 3)

加入书签

外衣,抬起右臂细细检查。

太医们看了半晌,凑在一块争论了许久,也没得出个结果来。

一名小黄门从殿外进来,对庆德帝一拜:“陛下,皇后娘娘说,春寒未尽,殿中多少还有些冷,就让小厨房给陛下、王爷,还有各位太医做了山楂姜枣汤送来。娘娘也给方少将军备了一碗,只是不知少将军可否饮得?”

庆德帝点头:“皇后向来心细,多半是担心孚远的胳膊,怕这山楂姜枣汤于用药上有冲,王太医,你是院首,孚远的伤到底如何?能不能喝这汤?”

王太医拱手道:“回陛下的话,依臣看来,少将军右臂无力,应该是经脉堵塞之故。山楂姜枣都有疏通经脉之效,是能喝的。皇后娘娘定是翻过医书,这才做了这汤。”

庆德帝笑道:“看来这山楂姜枣汤,是特意给孚远做的,我们都是在沾他的光了。”

元轼面如春风:“臣弟今日真是有口福,借着少将军的由头,还能在陛下这里贪一碗补气疏经的汤喝。”

见他们说得轻快和煦,仿佛在拉家常一般,太医们惴惴不安的心,总算松了不少,也跟着笑了几回。

庆德帝道:“你们瞧了许久也累了,先坐下来喝碗热汤,歇息片刻,再看也不迟。”

内侍们端上汤盅来,元轼突然开口:“陛下,方家镇守漠北,是国朝的柱石,虽说今日这汤是皇后娘娘赏下来的,已是十分尊贵,可臣弟觉得,少将军为国负伤,这份恩赐的体面不妨再厚一些。”

“这话说得在理。”庆德帝看了眼摆在自己面前的汤盅,对立在下首的小黄门道:“林先,你把朕的这碗给孚远送去。”

林先躬身应是,上前几步端起汤盅,回身的瞬间,左手拇指在盅沿上轻轻一抹,不动声色地走到方孚远面前,奉上汤盅。

元轼端起汤盅饮了一口,不住地点头道:“陛下,皇后娘娘宫中的手艺果然甚佳。”

话音一落,太医们纷纷喝起来,他们方才议了半晌,正是口干舌燥的时候。

方孚远用左手端住汤盅,见里面的山楂姜枣都切得细细的,轻轻晃上一回,竟有与汤水相融的势头,想必费了不少心思熬煮。

他虽没见过皇后,可单凭这一盅汤水,就能瞧出皇后和庆德帝一样,待下臣颇为用心,一念至此,他大感动容,仰头一饮而尽。

元轼的目光始终停在方孚远身上,见他把汤水喝完,脸上的笑意越发和煦。

“少将军,国朝名医众多,此番回来,你定能治好右臂,不必担忧。本王也盼着少将军早日恢复如常。”

方孚远微微欠身:“多谢王爷关切。”

元轼站起身,对庆德帝拱手道:“陛下,左姑娘近日病重,臣弟放心不下,得回去写封问安笺,派人送去探问消息,就先告辞了。”

左家的事,庆德帝已然听说,放下汤盅时,便有些叹气:“眼看着左家就要与你定亲,居然出了这样的事,朕这几日也是难安。你快去罢,若得了新的消息,让人来回禀朕和皇后一声。

再告诉左将军,需要什么药材,只管叫人去太医院取。只是上好的山参都送去了汝阳王府,一时间也凑不出绝佳的来。不过,朕这里存了一支参须茂密的野参,白白放着也是虚耗,今日就派人给他送去。”

“多谢陛下,臣弟一定转达。”

元轼告辞离去,方孚远仍在殿中坐着,让太医们接着诊治。

庆德帝始终在殿内坐着,眼看黄昏将近,传膳的内侍在殿外禀了三四回,他也不肯走,非要见到医治的法子不可。

一众人直忙到入夜时分,才堪堪讨论出个结果,写下几个方子来,命人回太医院抓药。

此时,方如逸和余照还在宫门外的马车里坐着闲谈,等着方孚远出来。

“照儿,昨日铺子里可得了新的野山参?”

余照放下窗帘子,回身道:“姑娘放心,都得了,采买的伙计去附近府县整整三日,把能买到的野山参全都拿下了。奴婢昨夜就把它们都研磨好,让魏大哥暗中送到傅世子那里。

只是可惜了那支参须最茂的,得拿着给江国舅做明面上的人情,和城中其他贵眷一样,特特赠给汝阳王府救命。想来这会,魏大哥已经送过去了。”

看她不住地叹气,方如逸笑道:“你是觉得汝阳王一定会昧下这支大山参,不给傅世子用,对不对?”

“那是自然了!”余照气鼓鼓地拍着软垫。“汝阳王根本不关心他的亲儿子,恨不得傅世子快快死了,什么人参药材,便是连个服侍的人都不给!”

方如逸听得摇头:“这汝阳王还真是心狠。”

她掀开窗帘子,朝外头望了一眼,日头早已西斜,再有不到半刻钟,宫门便要关了,她心里多少有些着急。

难道圣上让哥哥留宿宫中了?

且不说从前没有这样的先例,就算真要留宿,这会儿也该传旨出来了,不会半点消息也没有。

她想了又想,觉得这么干等着也不是办法,赶紧掀开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