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27节(2 / 3)

加入书签

去不少人力和财力的耗费。

管家娘子们得了庄子里的消息,心中大为满意,走亲访友时,便忍不住扯上两句水车的闲话,催着亲眷好友也买几架试试。

杨西平带出了两个颇为得力的徒弟,和余然一道去山南开工坊的事,也提上了日程。

等到初秋将近时,木工坊的账面上有了不少盈余,方如逸给大家伙发了工钱和消夏银,又在酒肆安排上席面,一同庆功。

手头上有了银钱,江与辰送来的那些头面衣裳便也用不上了。

方如逸早命余照将它们收起来,只是对江与辰还有些别扭,总在心里推三阻四的,寻了借口不愿登江府的门。

偶尔魏临来看余照时,她明里暗里也打听过江与辰的近况,说是一心在家中备考明年的春闱,顾不上旁的事。

这倒让方如逸大吃一惊了。

可是,虽说她暗暗有些佩服,可一想到那日江与辰走后,连个消息也不给自己送来,定是还生着气。毕竟他一个国舅爷,府中怎会没有送信的下人?若真有心传话,无论如何也不会整整三个月都没有半点消息。

一想到此处,方如逸这厢也堵上了气。

顾苑和王书敏倒是时常请她去那些花肆、茶肆谈天,处着处着,京中世家便无人不知,她们三人好得像亲姐妹一般。

可方如逸心中却明白,自己能同她们两个谈笑风生,都是因为她在暗处下的那些功夫。

打听顾苑和王书敏的喜好,苦读花卉和盆景的谱录古籍,搜罗京中那些专供奇巧时新玩意儿的花肆。

余照总是不大理解她为何如此费心,赚到手里的银钱也时常流水似的花了出去。

但方如逸却道:“我得先对别人有用,别人才能为我所用。”

她对顾苑和王书敏,本心上并没有什么利用的意思,只不过借了她们的手,做大农具生意,暗中打探曾得功、何家,还有元轼的消息。

说到底,是个互相都有好处的事。

眼看秋色渐起,院子里的槐树也落了叶,顾苑忙着操办王家的中秋宴,五次的聚会里,只得一两回的空。

曾家的亲戚不多,王书敏倒也乐得自在,随意安排一回,想着方如逸身边没个亲眷,闲时便与她小聚,说些家里的闲话,什么“快到年下,吏部事多,老爷日日忙得脚不点地,时常还得在府衙里将就一晚”云云。

方如逸自然知道曾得功多半是去了陈容容那里,可眼下她身边得力的人不多,更无一个会武,想暗中跟住曾得功,查出陈容容的住处,便有些难办。

王书敏对夫君偷养外室的事一无所知,说到兴头上时,竟透出曾得功偶尔也写几回军中排兵布阵之法,却不让她告诉旁人。

虽说她只把这事做个笑谈,显出自己这位夫君在谋略上是如何地文武双全,可方如逸却对这个消息认了真。

上辈子,元轼身边有一文一武,文臣自然就是曾得功,武将则是一位名叫张焦的武举人。

她曾听说张焦不仅武艺卓绝,在训练新兵和军中策略上,也是个拔尖的。

但她还未昏迷时,曾在年节下见过这位张焦,言语粗鄙,行动失礼,全然是个上不得台面的莽夫,没有半点被诗书熏陶过的模样。

若说此人文韬武略,她是断然不信的。

如今看来,什么军中策略,多半就是这位曾得功的手笔了。

若能把曾得功拉下来,那将来扳倒张焦也便有了法子。

方如逸心中默默打算着,嘴上的应对不由自主地迟疑起来,王书敏只当她瞧着满京的圆月灯很是伤神,不愿多在外头坐上几刻,草草吃过两盏茶,便起身说要家去。

回到曾府,曾得功正坐在院中纳凉。

此时虽说已入秋,可秋老虎时不时还要出来咆哮一阵,唯有黄昏前后的凉风穿堂而过,最是舒爽。

瞧见自家娘子回来,曾得功忙站起身,奔过去搀她:“娘子今日又同那方姑娘闲谈去了?”

“怎么,我在京中就不能有几个好姐妹了?”王书敏故意嗔怪一句。

“娘子这是何意?”曾得功急急道。“为夫是怕娘子累着热着,眼下秋老虎还颇为厉害。”

王书敏摇了摇他的手,笑得甜蜜:“夫君待我的好,我心里自然都是明白的,方才不过是句玩笑话,可千万别放在心上。”

“我岂会不知你是在同我玩笑?”

曾得功边说边拿起侍女送过来的帕子,小心地替她擦着汗。

就在这时,一名小厮跑进来,拱手拜道:“老爷,陆郎中说有个遴选的名单须得老爷帮着检阅。”

曾得功扔下帕子,板起脸道:“这个陆堡,怎的事事都要我去看!”

“夫君快去罢,年下事多,吏部少不得要忙的。”

“也罢,我今夜便上陆府走一趟。”曾得功唉声叹气。“娘子可要早些安睡啊!”

王书敏连声答应,亲自服侍他换上外出的道袍,瞧着他的马车远去,才回府闭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