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2节(2 / 2)

加入书签

江与辰不解地转过头:“我?”

“你变规矩了,可你也更不规矩了。”

江与辰横他一眼:“好好说话!”

“你抱方姑娘的手规矩得很,可你却时不时地要贴到她身前去,这可不规矩。”

“是么?”江与辰不置可否,话锋一转。“明日你同我一道去山南。”

魏临哀嚎:“为何啊!公子你都出师了,何必要我一起去?我还想趁你离京,好好休息几日,再去花市上相看一场,娶个娘子回来……”

江与辰瞧着他那张扭作一团的脸,甚是畅快:“等我们从山南回来,公子我亲自给你在城中物色一名好姑娘,如何?”

--------------------

明代前中期通行一种叫“宝钞”的纸币。  面额一开始有一贯,500文、300文、200文和100文6种,后来增发10文、20文、30文、40文和50文5种小面值的宝钞。  后期宝钞滥印,通货膨胀,就没再发行了。  大明宝钞的相关研究我没读过,知道得不多,以上都是百度来的。

南下

=====================

魏临没好气道:“公子你又不懂风月之事,我的娘子,我要自己找!”

江与辰摆了摆手,大步往巷口走:“多一个习武之人相随,便少一分危险。不管你那未来娘子是要自己找,还是我帮你找,这趟山南之行,你是去定了。”

就在魏临叉腰愤怒之际,方如逸已然拐进了老宅的小巷。

今日在武馆学的那三招,虽说十分管用,可她的心却怎么也定不下来。

总想着江与辰松开又接住自己的模样。

他的笑里有六七分的邪气,可那双眼眸却干净澄明,像是个不经世事的少年郎。但说起元轼的是非,他又好似一个早就通透俗世人情的方外人。

元轼那张素来和善的面皮,便是帝王贵胄,只怕也没人看破,一向当他是个诸事不管,一心护养盆景的散王。

这位沈馆主又是为何对他心生不喜?

难道他们从前打过照面?

又或者,暗中有过什么生意上的争执?

方如逸猜不出个结果,蹙了眉,默默摇头。

前世,她从未见过沈江,何家的生意也不曾涉及武行。

她那日去端行武馆,不过是随意选的,就算元轼的手伸得再快,也不可能想到她一个女子,会去武馆习武。

因此,她才对沈江颇为放心。

说起来,沈江此人,的确与众不同。

方如逸眼底掠过一丝笑意。

洒脱恣肆,随心随性,倒活成了自己羡慕的模样。

可叹今生她如履薄冰,步步为营,要为元轼将来定会在京都掀起的那场腥风血雨,早作打算。

若是能与如此不羁之人,做个知交好友,心中也算畅快。

思忖间,她来到自家大门前,见墙角处停着辆朴素的马车,上前查看一番后,才进了门。

黄昏将近,院中的昏灯已然亮了,厨下飘出香来,余照做好了饭,正等着她回来吃。

暑气日盛,主仆俩端了菜肴坐在院子里,闲谈用饭,倒像是一对姐妹。想着明日还要赶路,两人很快收拾好碗筷,进屋安歇。

次日一早,停在墙角的马车哒哒地出了巷口,行了不过半盏茶的功夫,便到了端行武馆外。

江与辰已然抱着把刀立等了,只是身后却还跟着一人。见方如逸亲自赶着车,他推了把魏临:“方姑娘,我给你带了个车夫。”

魏临仰头一叹,把佩刀挂在腰间,对着方如逸行了一礼:“方姑娘可还记得我?”

“你也是武馆的人,只是未曾通问姓名。”方如逸有些歉然。

“方姑娘客气了,我叫魏临,算是这馆中的武师。”

江与辰拍拍他的肩:“他是我的护卫,听说我要去山南,哭着喊着非要来。没法子,只能带上了,多个人护卫也是好的。”

魏临干笑几声:“是啊,谁叫我只知忠心护主呐。”

方如逸却面露难色:“可是我只付了沈馆主的定金……”

“他是个赠送的护卫,不要钱。”

江与辰神采奕奕,毫不在意魏临那拉得老长的脸,单手撑住车沿跳上去,催着方如逸赶紧进车厢安坐。

有主如此,魏临只能满心哀怨地充当了车夫。

日头升起时分,马车出了城,一路南下。

从前外出游历时,江与辰和魏临总是随性地走,有时为了几处美景,还特意避开官道。

如今带着两个女眷,江与辰倒是小心万分起来,有事无事便将帘子一掀,嘱咐魏临切不可把马车往小道上赶,若瞧见路边有行路之人暂歇,他们也便跟着一道歇歇,再通了姓名,一起上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