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446节(2 / 2)

加入书签

起做哑巴。

周围人声嘈杂,就显得他们此时此刻的安静是多么的尬尴。

摄影组过来一个小姑娘喊柳苇:“燕燕,去定一下机位。”

进组后全喊片里的名字,这是为了提升角色认同,用王导的话说就是喊你一声,你要能反应过来这是在喊你。

柳苇就成【祝玉燕】了,她还要记住自己现在叫【杨玉燕】,后期会改姓。

棚里有好几个室内的景,分别是大门进来的大厅,走进去有一个环状楼梯上二楼。

因为祝家楼现在还在上海立着,已经修复过了,现在是博物馆和纪念馆,所以内景的复刻是没有难度的。

祝家楼当时一到三层全都租出去了,四、五两层是自家人起居。祝家人一家起卧都在四楼,五楼是书房和杂物房。

租户的房间没有搭实景,租户的戏全都集中在一楼大厅那里拍。

当然,【苏纯钧】的房间是搭了个景出来的,但是暂时还没有启用,拉了一条线挡着不让人进,灯也没开。

【祝玉燕】一家人居住的一整层楼,分成几个大的景。首先就是客厅,还有原本是茶房改成的厨房,这是【张妈】主要的戏台。

客厅分成了餐厅和客厅两个区域,中间以玻璃窗式的隔断隔开。

客厅的沙发是祝家三口和大部分戏的主要发生地。

柳苇最先来的就是客厅这个景。

地板是深红色的,中央有一圈沙发,跟现在的沙发都不一样,它是红木雕花镏金的,一看就像是应该放在宫殿之类的地方,这种风格叫什么?洛可可?

回忆录上写,祝女士最喜欢在客厅的沙发上写作业读书,一边读书一边吃饼干喝汽水。

柳苇先站着让摄影师取景,这边站站,那边站站,灯光师也在忙碌着。

这个她知道,因为回忆录中写,客厅的沙发这里阳光最好。

她没有去过祝家楼,只凭猜测,客厅的窗可能是那种落地窗。后来陆北旌找来了祝家楼的资料,她看了之后才发现,是她小看祝家楼了。

祝家楼的窗是英国宫殿那种窗,特别高!

祝女士在回忆录中梳头的阳台,也不是她以为的阳台,而是环形阳台,可以在阳台烧烤的那种大阳台。

她现在都还能回忆起回忆录里祝女士娇俏的抱怨。

【我要是在屋里梳头,妈妈和张妈都会骂我,嫌我不扫地,嫌我把头发落在地板上,张妈尤其会生气,她总说我不干活,她扫地十分的辛苦,可我想扫地,她又总是不让。我当然十分爱张妈,她也十分的爱我们。这些并不是生活中的抱怨,我们在这样说话的时候,心里是不存一点怨气的。】

所以她都在阳台梳头。

她在沙发前站够了,跟着又被要求要坐在沙发上。

回忆录里,祝女士说她坐沙发都是盘腿坐。

她在家里也试过,穿旗袍还想盘腿坐,那肯定不能岔着腿,而是侧过来,两条腿并着收在沙发上。

所以她坐在沙发上后,先试了几个角度后,她对摄影师问:“要不要我盘腿坐上来你们再看看?”

摄影师赶紧看自己的计划表:“上面只说让你坐上面。”

柳苇:“祝女士在少女时期喜欢盘着腿坐。”

摄影师不敢自己做主,主要是他也害怕自己是不是少听了一句,喊她等等,他跑去问上头。

很快就把也在忙着的王导给叫来了。

王导肯定的说:“对啊,女主角是盘着腿坐的,你们没看回忆录吗?”

看了啊,但没看这么精细啊。

王导亲自站在旁边指点她要怎么盘着坐。

王导:“你不用坐那么直。祝女士这个时候还小呢,十七八岁,小姑娘一个,在自己家里坐这么端正干什么?她肯定是怎么舒服怎么来啊,她见先生的时候还是盘腿坐呢,你歪着。”

柳苇就靠在扶手上,两条腿侧过来并着。

王导前后左右的看,指点她:“腰蹋一点,不要这么挺。”

柳苇:“我没挺啊。”

王导:“那怎么我这里看你的腰还是支着的?”

两人一坐一站都在找原因,费丙汤也赶过来了。

费丙汤跟着陪站了一会儿,找原因,说:“会不会因为她是学舞的?架子拿住了就下不来?”

王导:“可能,你再歪一点。”

柳苇:“那我可就趴下来了。”

她往前一趴,王导拍手:“对,就是这样!”

柳苇趴着怀疑:“等等,那我怎么读书啊,我是要这样读书的啊。”有趴着读书的吗。

王导:“把那个桌子挪过来。”

桌子挪过来后,王导过来:“你把手肘支在桌上试试。”

柳苇拿桌子当借力,一下子就趴出心得来了:“这挺省劲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