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257节(2 / 3)

加入书签

伯特的演法”

《洛莉塔》是一个算是有些争议的,曾经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它在第一次出版时是做为成人读物出版的,但它的出名却是因为这其中有一个真实的案件,美国确实发生过继父带走继女并长期在美国的公路上流浪,从一个汽车旅馆到另一个汽车旅馆。美国的汽车文化催生出来的公路犯罪一直是美国犯罪中极难侦破的一大类,因为公路四通八达,加油停车都很方便,而且汽车旅馆一向很少认真检查证件,再加上美国各洲很少进行主动的司法合作,这造成一旦罪犯离开本洲,缉拿他将成为一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后来因为美国的儿童保护成为了fbi的案件,一旦发生儿童失踪,案件会自动到fbi的案头,勉强算是一个进步。

《洛丽塔》揭露的是儿童色情和儿童性侵这两个最难界定,最难取证的犯罪行为。

但是,儿童色情在文艺作品中,却一直得不到足够的重视,反而成为了吸引眼球的利器。

原著作者本意是想揭露犯罪,虽然他也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电影《洛丽塔》却并没有拍出来,没有起到足够的警示作用。

柳苇看过两次这个电影,一次书,她觉得书写得算是正常又足够吓人,但电影拍得却过于唯美了,而且扮演亨伯特的英国演员艾恩斯把这个角色演得过于动人了。

她在看第一次的时候完全被亨伯特吸引了——被他的演技。

与他相比,洛丽塔的扮演者太木纳了。当时她觉得,假如不是艾恩斯的表演足够有说服力,这个电影不可能成功。

艾恩斯扮演的亨伯特满眼全是深爱,他像一个朝圣者,一个疯狂的人,一个永远陷入醉意中的酩酊者,他深深的、深深的爱着洛丽塔。

导致哪怕洛丽塔的扮演者在她眼里有很多缺点,但是有亨伯特的眼神来证明,她相信观众都能相信“他深爱着她”

“他爱惨了她”

“天啊,这个女孩子不管做什么,亨伯特都爱她!”

————事实上根本不是这样。原著一开始就说了,亨伯特这个人只对初中生左右的女孩子有兴趣。

第二次看这个电影,她才觉得这个女孩子的表演恰到好处。她的生疏、冷淡,不合时宜的表现,都说明她是一个孩子,一个向往大人的世界,却仍然没长大的孩子。

孩子也会有性渴望,也会有性追求。

人的第一次性萌芽非常早,是在学会语言之后,也就是两岁到五岁这个阶段。

这个时期是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所以有的小孩子会在这个时期学会大量的诗词,会说英语背单词,会唱歌,等等,被父母惊呼“天才”。

其实不是,只是大脑这个时候在发育而已。

这个时期的孩子会追求他眼中的美丽。

比如异性恋的孩子们,男孩子会找机会跟女性说话,比如对幼儿园的女老师特别亲呢,会特别喜欢某个女老师,会跟身边最出众最漂亮的女孩玩,等等。

女孩子也一样,假如她的幼儿园有男老师,或是生活中有年轻的男性,或是电视里有男明星,她都会表现出好感来。

而第二次性萌芽就是发育期了,从十岁到十八岁,性征的发育会让人开始探索身体。

为什么有□□们会诱骗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呢因为他们利用了这些孩子的心理脆弱期。

里亨伯特影响了洛丽塔对两性的认知,在她应该上学的年纪把她带走,扭曲了她的两性观念,他甚至还拿走了洛丽塔母亲的遗产,他不但没有尽到身为继父扶养的责任,在洛丽塔陷入生活困顿,不得已联络他想拿回母亲的遗产时,仍旧不肯帮助她————他提出了让她回到他身边的要求。

柳苇看到这里时真的气炸了!电影里的艾恩斯很帅,但里这他的就是个老头子!你毁了她一辈子,洛丽塔喜欢同龄人很正常!你凭什么让她再跟你这个老头子在一起!就仗着你手里有人家母亲的遗产吗

而电影里,她看到最后甚至会感到洛丽塔是自食其果,你看,她要是一直跟亨伯特在一起不就好了吗?他那么帅,又那么爱她。她跑出去找了一个年轻的、不会承担责任的男孩子,还怀了孕,还没钱生产,最后死了,完全是自找的嘛。

————这跟的立意就完全不一样了。

里不会有亨伯特很帅,是个帅叔叔的印象,读者只会记得他是个中年男人他带着一个小女孩在公路上流浪——生活条件极差。“他拿着小女孩妈妈的遗产不给她”——垃圾啊!

“小女孩没办法上学,离开他之后只能再找另一个男孩子一起生活”——被教坏了啊!没有学历怎么找工作啊!洛丽塔的妈妈至少还有一幢房子留给她的啊!

柳苇,做为一个曾经从家里偷出二十万的人,对洛丽塔被抢走遗产这件事简直是恨得牙根痒痒!所以她在看电影时一直只佩服艾恩斯的演技超群,却根本没被这所谓的“爱情”迷住,因为她当时脑内一直在回荡

————”那幢房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