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29节(2 / 3)

加入书签

路露请来的老师只管柳苇和陆北旌,根本没管他。

梁平很不平啊。

路露嫌他找事:“你又不靠形象吃饭。思思和陆哥都是演员,形象很重要。再说了,上采访谁看你啊。”

梁平被说的都自闭了,怒从心头起,自己跑去联系了一个杂志社,非要给自己做一篇专访。那个杂志社挂在某国字号的名下,并不愁销路,但也没有大卖过,再说现在谁还看杂志啊,杂志除了在邮局里卖一卖,就只剩下各局各校的图书馆会买了。

梁平跟这家杂志社的主编有点同校之谊,主编想一想觉得这也算是一篇及时性很高的报道了,就把一篇写兰花养殖的报道放到下一期再登,给梁平拍了张充满意境的照片,给他写一篇专访——访问是通过电话进行的,后期由编辑进行了润色。

梁平跑出去做这件“私事”并没有人管。

大家都在忙陆北旌的采访。

柳苇第一次见识到了什么是宣传,以及为什么陆北旌必须停止拍电影赶回北京来。

因为他要参加许多许多的采访,最多的时候一天可以安排四五场采访,有网站有纸媒有杂志。

当然,全是他的个人采访。

不是出于保密才不让她参加,而是她对这些记者来说没什么价值。

哪怕是外面吵吵嚷嚷都想知道《武王传》的女主角是谁,但那是为了曝料。正经采访,写报道的那种,是不曝料的,要写正经东西。

那她能给记者什么东西呢?

是她那悲惨的家庭?跟前公司嘉世的官司?韩国训练营?还是她连续参演两部陆北旌的电影呢?

不是她没有内容可写,也不是这些内容不够吸引眼球。假如要安排一个她的单人采访,那这些内容是够写的。

但对《武王传》的宣传却没什么作用。

宣传需要的是正面的东西,要的是锦上添花。

不是说她有多惨,或是她有多努力,还是她有多幸运。这都不能对电影形成正面的加成。

路露怕她心里有疙瘩,早早的就给她解释这个宣传的目的是什么。

路露:“现在的宣传是让大众想起陆北旌,出于对他以往演的电视和电影的兴趣和信心,进而对《武王传》产生兴趣和信心,然后愿意走进电影院。”

《武王传》是一个耳熟能详、家谕户晓的故事,里面的人物也是人人都知道的。这就降低了观看的门槛,大众在走进电影院的时候,不会因为对内容不熟悉而却步。

但这只是一个前提。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故事,怎么才能讲的好听,才能让大家都喜欢看呢?

再怎么说这个电影好看都没用,需要的是引起大众观影的兴趣。

这个兴趣就是由陆北旌来引发的。

宣传的中心就是让大众想起陆北旌曾经演过的电影和电视剧,假如观众曾经看过其中的一两个,喜欢那个电影或电视剧,那他就有可能走进电影院,看一看陆北旌的新片。

这种宣传模式在一些有很多作品中,并且有着良好口碑的演员身上特别有效。

宣传几乎不必再费什么功夫,只需要不停的滚动宣传这个演员,那么大众会爱乌及乌,会把对他以前作品中的好感加诸在现在的新作品身上。

——是他的电影,那肯定很不错。

——他选的本子不会差。

大众对陆北旌想起的越多,对他以前的作品讨论的越多,对新电影的期待就会越高。

宣传就成功了。

造型师是先给陆北旌设计的造型,就是白衬衣加黑色西裤,非常简单的look,但就是显得特别有气质,特别好看。

造型师:“汤姆·福特的西装就是衬人。”

柳苇在现场看,觉得这不是衬人,而是这西裤和衬衣特别贴身,贴身,又不显得紧绷,穿上以后,陆北旌看起来肩膀很宽,背肌厚,腰却特别细,小腰紧绷绷的,西裤的剪裁又让他的屁股显得特别翘,两条腿又长又直,还不显得柴。

扑面而来的男性荷尔蒙。

她觉得在场不论男女都爱他。

路露准备了摄影师,酒店顶楼的布置和景色也不错,一些杂志也自带摄影师。

陆北旌的宣传期就是拍照、采访,采访、拍照。不是在采访间隙拍照,就是在拍照间隙采访。

从《北京日报》、《北京生活》这种传统纸媒杂志到《时尚男女》这类时尚杂志,更有《中国电影》这类的专业杂志。还有新浪、网易这样的网媒,也都派记者前来采访拍照。

陆北旌第一天就说哑了嗓子,后面的时间里在采访中间就不停的喝水润嗓。

这是他五年来的第一部 作品,他必须把这场仗给打赢,这是他一个人的战役,没有人可以帮他。

一星期后。

路露看陆北旌已经有点累得撑不下去了,就跟他商量让柳苇跟他一起接受采访。

陆北旌沙哑的问:“第一波宣传都见报了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