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23节(2 / 3)

加入书签

顾大伯家的院门半掩着,时乐微微推开一些,往里探头,“清哥儿,你在家吗?”

“时乐哥哥,你怎么来了?快进来。”

顾清正在灶房里做饭,听到动静就跑出来迎他。

时乐把手里的碗递过去,笑道:“我做了些点心,送一些给你们,就不进去了。”

顾清眼睛里闪着亮光,“时乐哥哥你真好,看着就很好吃,进来坐会儿嘛。”

说话的功夫,李秋芳也从后院出来,方才她在后头喂鸡就听到院里有人说话,只一时腾不出手来,等匆匆干完手里的活计才出来。

“清哥儿,是谁来了?怎么不进屋里坐?”

顾清扭头对着他娘大声道:“娘,是时乐哥哥来了。”

时乐也侧过头,笑着喊了一声伯母。

李秋芳本就是一个热情大方的人,更别说时乐还是自家孩子,这会儿更是亲热地快步向前,“乐哥儿,怎么不进来,站在门口做什么,正好进屋吃饭。”

时乐连忙摆摆手,好说歹说才拒绝了,刚要走又被李秋芳拉住了。

李秋芳拍拍时乐的手,笑道:“差点儿忘了一件事儿,冬至快到了 ,到时候就来家里,我们一起去山上祭祖,晚上就在家吃饭。”

时乐点头应了,河谷村也是这个习俗,一年除了清明上山祭祖,冬至也要去,中元节则是在家祭祀和祷告。

等说完正事,李秋芳又仔细问了时乐和顾朝朗最近可好,若是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和她们说,再是一些零碎的小事,问了近一刻钟才算完。

时乐一一应了,又再三保证,李秋芳才放心让时乐回去。

时乐到家时顾朝朗已经在做饭了,他自己是一个话不多的人,赵家老两口也不是健谈的,他只说了几句话就回来了。

时乐凑过去瞧了瞧,顾朝朗只煮了米饭,现在正在给土豆去皮。

“我来吧,今天也做个土豆泥吧,上次吃着还成,再炒一点腊肉进去。”

顾朝朗点头应了,把土豆放进锅里煮着,才转身对时乐道:“伯母说什么了?怎么耽搁了这么久。”

时乐疑惑地看着他,“你怎么知道?”没等顾朝朗回话,他就接着道:“也没什么,就是让我们冬至的时候和她们一起去祭祖。”

顾朝朗低声道:“这几年都是一起去的,不过你要是想单独去也行。”

时乐摇摇头,笑着道:“一起去挺好的,祭祖流程那么多,我一个人可搞不定。”

说话间,时乐用湿帕子擦了手,从碗里拿起剩下的点心递了一块给顾朝朗,一块自己吃着。

他吃了两口微微皱了皱眉,“今日的点心桂花蜜放多了,有些过于甜了。”

顾朝朗茫然抬头,“挺好吃的啊,不是很甜。”

糖的价钱不便宜,拮据些的人家一年才能吃上一两回,因此喜欢吃糖的人很多,而且是越甜越好。

不仅如此,其实做菜的调料也不便宜,比如花椒、酱油和醋,富裕的人家才常吃,像村里的许多人家做饭都只放些盐,甚至直接吃水煮的,嘴里常年都是淡的,所以面对糖果点心一类甜口的,或是咸香一类的卤味都十分喜欢。

时乐也没有反驳顾朝朗,轻声道:“那下回做点心也按这个来。”

说完默默起身倒了两杯水,给顾朝朗的是桂花蜜水,自己的是茶水,这个点心就着茶吃倒是刚好,别有一番滋味。

两人吃完点心又说了会话,锅里的土豆已经熟了,时乐洗了手开始做菜。

土豆泥前几日才做过,方法十分简单,时乐今日拿了一小块腊肉切丁,先炒香才放土豆进去,味道更好。

吃过饭,顾朝朗起身收拾碗筷,时乐也没有上前帮忙,转身回侧屋拿了顾朝朗的旧棉衣出来,坐在火塘边开始拆棉衣。

这棉衣瞧着有些年头,内衬倒是还好,只是里头的棉花都硬了,外头也打过好几个补丁。

今日得闲,正好把衣裳改一改,先把里头的棉花拆出来,放在院子里晒上几日,若是夏天太阳好的时候晒一日就行,晒过的棉花再用木棍反复敲打,这样就会变得比较蓬松,虽说比不上新买的,也会变得更暖和一些。

顾朝朗洗好碗筷也过来坐着烤火,见时乐在忙活着,低声道:“过几日去镇上再买些新棉花,你也该给自己做一身衣裳。”

时乐正在拆线,头也不抬,“我的棉衣去年才做的呢,还能穿好几年,把你这件旧棉衣翻新了你还能换着穿。”

顾朝朗几乎没有停顿,马上接话道:“那你也该有一件换洗的衣裳才是。”

时乐想了想,轻声道:“暂时不用,等过年的时候再做新衣裳,咱们一人一件。”

见时乐已经决定了,顾朝朗也没再说什么,起身又给时乐倒了杯水,坐在一旁继续烤火。

时乐手上忙活着,渐渐没了时间概念,等顾朝朗再次喊他才意识到已经很晚了,他揉了揉后颈,接过顾朝朗端来的水开始洗漱。

棉花已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