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7节(2 / 3)

加入书签

早早歇下了。

清晨,天刚蒙蒙亮,时乐起来蒸上米饭,又炒了两个菜,配上昨日熬的猪油渣,顾朝朗吃过才去上工。

流云缓动,山映斜阳,顾朝朗终于干完三日的活计,主家结了银钱,一行人踏上回家的路。

镇上的铺子大多已关了门,巷口只依稀见几个打闹的孩童,连屋顶的炊烟都慢慢散尽。

村口路边,一行人逐渐分散,各自归家。

顾朝朗摸了摸怀里的荷包,脚下越发急切,今日结算银钱耽搁了许久,到家时天已经擦黑了。

时乐在灶房里忙活着,想着今日干完活计估摸着回来的更晚些,他做饭也做的晚,这会还在炒菜,见他回来,将炉上温着的水拎到外头给他擦洗。

前两日熬的猪油渣还剩些,时乐将油渣先热上,往锅里滋了点水,这样才能炸的酥脆又不干硬,配上刚摘的辣椒,加上姜蒜,大酱一起炒了,香辣酥脆,很是下饭。

又煮了个菜汤,就端上桌,顾朝朗拿上碗筷添了米饭,吃了几大口就放下,从怀里掏出装着银钱的荷包,递给时乐道:“这是这几日的工钱,有二百四十文,你收着。”

时乐也没客气,搁在桌上等着晚上收到匣子里,家里的银钱都在他手里,他算了一下,激动地看着顾朝朗道:“前几日去镇上卖米得了四两多银子,虽有些花用,和今日的工钱也差不多,家里现在已经快有十两银子了。”

这银钱在村里不算多,但是他们只有两人,花销也少,手上有了余钱,心里也放松下来。

顾朝朗挠了挠头,脸上也有了些笑意。

时乐又接着道:“这几日你也歇歇,仲秋节也快到了,那时候集市上人多,把家里的菜收些去卖,给家里添置点大件。”

顾朝朗沉吟道:“秋季多雨,家里只有一件蓑衣,再买把雨伞,你出门也方便,家里烧水的是我爹还在时就买的瓦罐,也换一个,买个铁汤瓶。”

时乐平时习惯喝热水,擦洗也勤,顾朝朗也不好意思不洗,除非特别忙,不然换洗都是跟着时乐来,瓦罐装的少,一日要烧上好几回。

“虽说还早,也可以先备上一个热水罐,等冬日里给你取暖,现在买说不定还能便宜几文钱。”

时乐点点头,又摇头道:“雨伞可不便宜呢,买一件蓑衣就是了,买这个做什么。”

顾朝朗也没应,只说到时候再去镇上瞧瞧。

一连几日,顾朝朗都留在家中,将前些时候编到一半的稿荐收出来继续编好。倚靠在墙角晒着,晚上就能换上新的。

乡下人家舍不得用棉花做垫子,多是用稻草,竹子、芦苇编成席子,像他们村就是用稻草的多,特别不讲究的直接晒干就铺到床上,稍微讲究些的都是编成厚垫子。

编草席是个麻烦且费功夫的活,一床席子得编上好几天,集市上也有卖的,一床席子能卖一百多文钱。顾朝朗也不嫌麻烦,就自己在家编,只他手慢些,这些日子又不得闲,才拖到现在。

编完席子还剩下许多稻草,想着过几日要去集市上卖菜,还能再编上些草鞋去卖。顾朝朗编这个要熟练的多,一天能编四五双,到集市上去卖一双能卖□□文钱。

编草鞋要简单的多,先搓出麻绳,编好草鞋的鞋耳,再挑一些上好的稻草,捶打柔软,就能开始编织。

仲秋节前两日下了一场雨,古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萧瑟的秋风四起,雨过天晴时气候已经转凉。

这日正午刚过,院外就响起顾清欢快的声音,“时乐哥哥,我来找你去捡栗子,你在家吗?”

时乐一拍脑门跳起来,前几日去山上的时候就约好今日去捡栗子,结果这些天顾朝朗也在家,他就给忘记了。

时乐放下手里的针线就跑去开门,只见顾清背着个竹筐,腰半弯着,一进门就赶紧把竹筐卸下来。

“我娘听说我要来找你,让我带几个南瓜和毛豆来,她说你们今年肯定没有种豆,让我送些来等过节时煮盐水豆吃。”

时乐帮忙扶着,轻声道:“上回伯娘才刚送过,怎不留着你们自己吃,又送这许多来。”

顾清眼珠子一转,悄声道:“今年我家南瓜长得可好,个头大,数量也多,又甜又糯。可是也太多了,最近天天吃,吃得够够的。”

时乐眨了眨眼,也凑过去道:“等今晚回来,我做南瓜饼给你吃。”

南瓜去皮去瓤,切厚片放锅里蒸熟,等南瓜软烂后压成南瓜泥,趁热加上面粉、糯米粉混匀,再来一勺猪油,活好面团等上一炷香,切成小团再搓成圆饼,锅里放少许油炸熟就成。

颜色金黄,外酥里糯,既有南瓜的甜香,又带着油香。

顾清眼睛一下就亮了,忙笑着应了,“时乐哥哥,我们快走吧,刚才我来的时候已经有人上山去了,我们要是去晚了说不定就捡不着了。”

时乐拉着他走进灶房,给他倒了杯水,从灶台边拿了钳子,这个用来捡毛栗子更方便,又回屋子换上千层底的布鞋,布鞋鞋底厚,毛栗子扎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