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18节(2 / 3)

加入书签

礼,还有皇后因韩魏两家订婚后,好几次给四娘的嘉赏,合计到一起,也是很能瞧得过去的一堆东西。再加上原来置备好的那部分嫁妆,虽依旧没办法跟那些门第特别显贵的世家大族比拟,但整体也算不错了。

反倒是韩彻,年纪最大,还连个对象都没有,这聘礼再不多置备些,柳氏担忧他将来怕是真娶不到媳妇了。

“不用给我留,家里能留的财物越少越好。”韩彻说着,还自己过去挑选了起来。

“……”柳氏不语。

“阿母,如今我身上这使职乃是掌控着全国的财政了,家里若是太过富足,恐遭有心人的非议。”韩彻只得这么说道。

“咱家自己的银钱,也不行吗?”柳氏震惊道。

这对柳氏来说,显然是没办法理解的。毕竟眼下这大环境里,哪个世家大族,或是品阶还算过得去的京官,家里不是奴仆众多,生活富足甚至不少还过得甚是奢靡的。

京城一些世家子弟,还时不时弄一些炫富的手段。所以真要比起来,以韩彻如今的官职和地位,对那些世家大族来说,都可以用得上一句“清贫”来形容了。

“倒是能用,只是行事太过的话,难免落人口实。”实在不是韩彻非要这么的小心,要知晓眼下百官里对他忌惮的人良多,因盐政改革一事,还有不少结仇的。

这些人没抓住什么,就已经跟皇帝做不少‘危言耸听’的谏言。若真要是被他们逮到点东西,只怕会往死里去攻击、打压韩彻。

从决定改革盐政的那刻起,韩彻对此就做好了心理准备。他自己也并不怕,但也不得不为家里人着想。

好在的是,让韩彻最是担心的四娘再过些时日也要出嫁了。嫁的还是有祖辈功勋庇护着的魏林,万一将来韩彻要是出了什么事,至少不会牵连已经出嫁的大娘、三娘和四娘。

再有肃王府和魏家在,想要护住柳氏这么一个什么都不懂,也不可能造成任何危险和意外的妇人,不受到韩彻这边的牵连,想来也不是什么难事了。

不过顾虑虽有,但韩彻也从来就不是一个因为畏惧危险,就畏缩不前的人。

如今皇帝的态度,韩彻既然已经探出来了。也知晓最起码短时间内,皇帝还会继续护着自己后,韩彻便能开始实施下一项重要的商品经济了。

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足用。(2)

朝廷征缴税收的对象,应选取需求量大,又无法轻易替代,同时弹性又小的商品。

比如食盐,再比如茶叶。

时下对于茶叶的饮用,虽已经逐步兴盛到举国之饮的地步。但距离茶叶的旺盛期,可是还有着不小的距离。

若说在古代,东方对外贸易里最畅销受欢迎的,除了丝绸瓷器等对象,茶叶也绝对能占据一份很重要的位置。

但显然茶叶在对外贸易这一块,还处于尚未发展的阶段。

注1:出自《论语·尧曰》

注2:出自《新唐书·卷四十四》

震撼

农历九月初六,请了大师来算过的,是个极好的日子。这一日清晨,也依旧是韩彻以兄代父,带着四娘去了家族宗庙祭拜韩家先祖。

四娘和魏林虽是相看才成事的,但也算不得盲婚哑嫁。在订婚后,彼此时不时也能借着宴会或活动,见上一面,说上一小会的话。

待到逢年过节时,魏林还会来韩家送礼做客。

本就互有好感,又这般相处下来后,四娘一直都是对这桩婚姻是期待和喜悦的。只是再如何的欢喜,真到了要成婚的这一刻,想到以后得离开自己的家人,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生活,四娘也难免心生彷徨和不安。

韩彻瞧着四娘眼睛里饱含着不舍,心里也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想了许多,最后却只是嘱咐道:“今日你虽是嫁了人,但家永远都在这里。若是将来受了委屈,别埋在心里,有什么事情和难处,记得一定要回来跟家里人说。”

“我晓得的。”四娘吸着鼻子嗡嗡地应道。

“你二兄说得对,有委屈了一定要跟家里来说。”柳氏在一旁也这般叮嘱道。

“二兄要是不在或不方便时,你就来找三姐。”三娘接着补充道。

若说情感,韩家几兄妹感情都不差。但四娘自小都什么都听三娘的,可以说三娘也就是比四娘只大了那么两三岁,对四娘操得心却是家里面最多的那一个。

韩彻他们不放心四娘,三娘就更不放心。

比起韩家人上下都不放心的态度,黄昏时,穿着一身新郎喜服,坐着高头大马来迎亲的魏林,浑身都散发着喜气洋洋。

魏林的模样本就长得极好,今日还因为增多了的这几分喜气,更是显得精神奕奕,光彩夺目。

四娘一下子就被吸引了目光,原本的彷徨、还有不舍的情绪瞬间退去不少,转而换成了羞涩和紧张。

韩彻见状,忍不住也笑了。

纵使有再多的不放心,可最起码这场婚姻的,是四娘自己期待并且欢喜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