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17节(1 / 3)

加入书签

这些村人其实也不懂什么政事,更不知晓盐政改革后的一些具体的举措。他们只知晓的是,原来的食盐要好几十文一斗,朝廷让这些盐商来卖后,食盐就便宜到十五文一斗!

能让他们吃上便宜盐的商人,大概率就不会是什么骗子。

而且小老百姓也有他们自己的智慧,万一这些人真要是骗子,他们其实也不是那么的害怕的。

毕竟这些人是雇佣大家在本地开荒耕种,骗子能带得走各种物品,却绝对没办法带走土地的。

有土地在,地里到时候说不定还种着粮食,那他们算下来也不会吃亏了!

然后没过多久,郭家商行也从定州又雇佣过来了一大批的百姓,一起开荒耕种。

因着一下子整出这么大的动静,自然也就引起了北边边境军队的注意。待到军队派了人去打探,才知晓是给他们运输过军粮的郭家商行在这里进行大面积的开荒种地。

“好!”听闻汇报后的某副将当下就猛地一拍大腿,笑得更是合不拢嘴。

想也知晓,郭家商行不可能无缘无故跑到这等偏远又寒冷的最北边疆来种地。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郭家种的这些粮食,是给他们边境军队,好跟朝廷换取盐引的。

“待过些日子后,咱们也安排一些人时不时的去周边转转,省得出现什么不长眼的东西。”边疆这种地方可不比中原那边祥和平静,要是郭家商行真种出了大片的粮食,还不知道会被多少人眼馋觊觎呢!

这边还有不少被流放发配过来的犯人,因为犯的罪过不同,受到的刑罚处置也会有所不同。

像有一些,就是全家受牵连一起被发配过来接收监管。监管也分几种,其中一种就是让他们在本地落户。这一类的落户是不可能给任何的银钱或是房屋的,什么都要自己去想办法。而且没有朝廷赦免的话,他们这一辈子都不得随意离开这里。

郭家商行决定来这里开垦荒地种植粮食时,自然也是深思熟虑过的。因此他们一面安排人在地里劳作,一面也设置起了警报台和巡逻队。

不过对于军队愿意主动给他们借点势,郭家商行还是感到了几分意外的惊喜。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很快郭家商行为了能获取到更多的食盐和节约成本,在北边边境开荒种粮一事,就在一些消息灵通的商人之间火速传开了。

不仅如此,韩彻这边也一直在派人关注着这事。并且他还在适当的时候,派了官吏过去对郭家商行这次在边境开荒种粮的行为,进行了一番奖赏。

这下子,在眼见着朝廷都表态了后,剩下的那些盐商就再也坐不住了。

再赠

“郭家竟能有如此好运道。”想到官府还对郭家给予了嘉赏,其他盐商对此更是说不出的羡慕。

别看商人在银钱上是没少挣,但在时下的社会地位却是真不高。上到高门世家,下到各地方官吏,但凡是有点小权利的,他们都不敢轻易得罪。

要知道以往去其他州郡跑商时,一些地方官吏与当地豪强勾结,强买强卖的事,可是没少发生。这时候钱财损失都是小事了,能平安归家都能算运气不错了。

这也就是商人爱攀附权贵的主要原因,在眼下这种社会背景里,商人要想把生意做大做好,身后没点靠山是真不行。

韩彻也知晓大环境如此,故早前的条例里,就只针对监临官或五品及以上的亲属,做了强制不许参与盐业买卖的规定。

“咱们也别再耽搁下去了!本就让那郭家抢了先,莫到时候连盐商的资格都丢了。”

为了保卫国家的安全和边境不受到外来者的侵犯,朝廷会在延边驻守重兵防范。所以光是北面边境驻兵的军需物资,如此庞大的数量,却也不是郭家这一支商行就能满足得了的。

这些盐商里面,许家商行早前中标的就也是给北面边境军队运输粮食。如今又有了郭家吃了第一口螃蟹,他们哪里还能坐得住。

“现在那郭家已经抢了先,我听闻他们还从定州雇佣了人过去干活,只怕咱们过去也雇佣不到太多人来。不若先过去查看情况,确定好一切后,再从其他雇人过去。”说这话的,是许家商行的许二郎。

“既如此,二郎你这几日就出发吧。”许父想了下,如此说道。

以许家商行的实力,从其他州郡雇佣些百姓过去开垦荒地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他们这些商行每每长途运输货品时,都会需要大量的人手。在一些开设有他们商行店铺的地方,当地一些汉子就没少被这些商行雇佣做事。

只这一回,开荒种地耗费的时间怕是要比过去运输货品来得长一些。不过时间长,工钱也能赚取得多些。这对于时下绝大多数的普通百姓来说,他们几乎很难有额外挣钱的门路,还是会很乐意的。

事情说定之后,许家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为着安全和方便,许二郎亲自过去考察一番后,所择选的开荒之地几乎就紧挨着郭家已经开垦起来的土地旁。

郭家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