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06节(3 / 3)

加入书签

所登记的账册数据里,确实也如陈七郎说的那样,棉花纺纱的利润一日算下来的话,只能占据到棉花价值的十分之一。

当然,这个十分之一是针对于目前棉花已经成为了时下主要的夏税征收农作物,下滑之后的作价。

织布这块,利润却能达到纺纱的七至八倍。

于是相对应的,百姓的劳动报酬也基本就是这个比例。

最后这些数据算下来,官府这次能从一匹棉布中,得到约为八十五文的毛利润。

这还是韩彻直接就在松州码头进行抛售的利润,若是将这些棉布利用他手中掌控的漕运,运输到其他地方去售卖的话,最终赚取到的银钱是绝对能比眼下这八十五文的毛利润更多的。

没人会嫌弃钱多的。

尤其是他们本来就要运输一批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去其他地方售卖,完全可以一并把棉布加上去就是。

这一日,韩老三也终于忍不住来问韩彻:“大人,咱们为何不把棉布一起运输至其他地方啊?”

“这些事情,有商户做就行!”韩彻笑道。

棉布是能做实物货币的,还属于民生必需品。

土特产和手工制品则不同,这些货品在当地价格特别低廉,而对于信息不足,又没有专业运输队的一些商户来说,这些货品所能带来的利润,有些甚至少到抵不过他们向外运输的费用。

在这一块,就只有还借助快骑,能对各州郡的物价还有各项物品需求,做到了近乎全面掌控的韩彻,才能利用这些货品从中获取到大利润。

“可咱们明明能赚取更多的银钱的。”韩老三还是觉得有些可惜。

“阿三,官府要做的是引导百姓创造出新的价值,而非去跟商户争利。像这种专项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韩彻就如此说道。

作为如今掌控着全国税收的使职官,韩彻不能只看眼前的这一点利益,他需要做的是让朝廷的利益和百姓的利益,实现相辅相成式的增长。

吏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