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02节(2 / 3)

加入书签

是在犯太子妃的忌讳。

奈何陈二娘还要继续犯蠢,在被三娘嘲讽她“道理还要分人来说”之时,未能及时察觉,还在那借着扮委屈,来实施恶心的指教,自然也就莫怪三娘出手还击了。

相对于三娘这番平静的态度,韩彻脑海里忽然联想到了一件事。

在韩彻看来,自家三娘非一般女郎,这件事她不可能想不到的。但是从刚才四娘的那一番告状,以及三娘回家后的这些表现来看,三娘只怕也有意!

于是韩彻忍不住就将三娘单独喊到了书房里,直接对她问了起来:“太子妃今日置办这场宴席,可是为着肃王?”

肃王就是太子和太子妃生育的第二子李泽的郡王封号。

果然,三娘点头了。

“你也有这想法?”沉默了会,韩彻又问道。

“二兄,你莫要生我气,可好?”三娘虽没直接回答,却低声哀求起来。

想当年站位太子失败,全家都被牵连,一起发配流放到了安南,他们一家还能走到今日,三娘心里全都明白,这期间韩彻付出实在是良多。

“我没有生你的气。”韩彻叹气:“我只是想知晓,你为何突然有这想法?”也怪他平日里一直忙公务,竟没注意到三娘何时动了这份心思的。

“原来也从未去想过的。”三娘说道。

对于婚事,这些年在家里人的操持安排下,三娘相看了不知多少个。可不管相看多少,婚事又是再如何不顺利的,三娘也确实从未去想过要跟皇家攀亲。

哪怕直到这次,太子妃设宴,韩家也能够资格入席时,三娘依然未曾往这方面去动过任何念头。

真正开始动起这份念头,还是在宴会上,三娘先感知到了太子妃的态度。

接着,陈二娘突然跳出来的那一番,对她所谓的“规劝教导”。

难道只因她身为女郎,就连在外与人谈论些许政事,都不能被允许吗?

注1:有能以民为务出自《吕氏春秋》“人主有能以民为务者,则天下归之矣。”

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出自:《新书·大政上》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

后果

韩彻听闻这些,又一次沉默下来。

“二兄,愿与不愿,咱家又有的选吗?”三娘就又说道。

要知道这件事,能决定的从来就不是三娘和韩家想如何,而是太子和太子妃,以及肃王李泽的想法和意愿。

“我也知晓二兄是担忧我,为我好。”三娘骨子里其实一直都带着几分要强,此时她就又问韩彻:“即便我将来是嫁去的别家,对方甚至还比咱们韩家势弱。然而这日子长久的过下来,难道就不会有难处的时候吗?”

“可你若真嫁的是皇家,二兄想护你就没那么容易了。”韩彻忍不住就叹气道。

就不说什么党派之争了,这毕竟都是将来的事,要知晓礼部现在正在为太子的登基大典而忙碌,谈这些委实还有些过早。

那就只单说在时下这种皇权至上的社会背景下,韩彻即便将来把官做得再大,他还能大过皇家吗?

在皇家那里,想要论对错之前,都先得论君权!

“即便如此,我也还是想。”三娘眼神坚定道:“这日子的好坏,说到底也还是要靠自己去过。若真碰上难处了,那就想办法去解决它!”

其实在刚回京的时候,对于婚事,三娘是有过少女期对情爱上的幻想的。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本就理性偏多的三娘,这几年的思想还又变得更成熟了起来。当人变得越来越理性后,就越难被所谓的情爱所迷眼。

所以,三娘就还对韩彻说道:“身处低微时,遇事只会越发身不由己。”

想当年,陈家和吴家想打压他们家就打压了,根本不需要做多顾虑。事后虽不知自家二兄是用了何种法子解决的,然而陈家也不过是宴请了他们家过去,对外摆出一份态度。

这件事当时瞧着是过去了,可自此也在三娘心里埋下了种子。

韩彻看着这样的三娘,一时之间竟有些不知该如何开口了。

当然,最要紧的是在今日的宴会上,她给陈二娘所设的坑,也让韩彻深刻感受到了三娘对政/治上的敏感程度和应对手腕。

别看今日宴会上没能将事情闹起来,显得平平静静的,就当真以为这事就过去了。

人人皆知太子妃举办这场宴会的目的,是为着肃王的婚事。那么对于事先看好的女郎们,又怎知太子妃没有安排人全程注意?

作为太子妃身边的女史,陈大娘子当时能那么及时的赶过来,制止住陈二娘。在三娘看来,就已经证实了她的这份猜测。

也一如三娘所猜测的一样,白天宴会上的事情,不止是太子妃知晓的一清二楚,就连太子那边,也很快得到了消息。

当听完侍从和婢女们几乎一字不差的,还原了当时的情况后。太子虽未言语,表情却带上了几分冷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