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98节(2 / 3)

加入书签

按照之前计划所分派的任务去执行,他则继续带着韩老三换上了一声麻布做的衣裳,再乘坐水驿提供的驴车,又找了个本地的人陪同出行。

松州港口这一片,不止是水驿有提供驴车,附近草市这片的民营店肆也皆能找寻到可供租佃的驴车。

毕竟马车作价太过昂贵,百姓种地所需耕牛都不足,行驶速度又缓慢,驴车就也算得上是时下江南区域的一大特色了。

“大人,咱们今日到底要去哪?”准备上车时,韩老三好奇的询问道。

“用不着去太远的地方,就在附近的乡镇转转吧。”韩彻说道。

驾车的本地人听完要求,就直接带着两人去了离草市最近的一个小镇上。

这个镇子不算大,也远没有草市那么的繁荣。不过事关人类生活必需品的几种物资的小店,还是皆有开设着的。

找了个饭馆停下,让驾车的本地人在此等候休息,韩彻则带着韩老三直奔镇上最大的一家粮食铺子。

别看这小镇虽小,粮食铺子倒是开设起码有三家。适才在路上时,赶车的本地人也告诉韩彻他们,言道这小镇上的米店生意都还可以。

松州虽然是产粮大区,但却全都集中在松州东部区域。运河港口这边属于西部区域,人口又是最为稠密,这部分区域的百姓甚至都是靠纺织为主业,赚取银钱再去购置米面回来食用。

“店家,你这谷子和大米如何售卖的?”韩彻一进去也直奔主题。

“谷斗九文,米斗十五文。”店家瞧见韩彻和韩老三眼生的厉害,不过既是客人,态度也还算和善。

时下对布帛习惯以匹来计量,对粮食则习惯以斗来计量。一斗粮食就大约相当于韩彻穿越前的社会里的六斤左右。

“面呢?”韩彻又问。

“面一斗三十五文。”店家回答。

“大人,这面价倒是没什么太大区别。不过这米价却是比咱们上次来要便宜些了。”韩老三又凑到韩彻跟前来,小声说道。

因着去年朝廷从松州这边调拨了一大批粮食去解决京城的严重缺粮问题,再加上当时官府要求加急运输时导致的耕牛折损严重,事后百姓劳作费力,地里产出又减产,就使得粮价上涨了起来。

然后让韩老三也没想到的是,韩彻把他的话,又重复对着店家询问了一遍。

店家笑道:“郎君,你们方才从外地过来,还不知晓官府在这个月初放了好大一批稻谷出来,这粮价可不就便宜起来了么!”

至于面价并未有所变化,韩彻想来应该是因为江南区域主要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百姓麦子种植的非常少,因此这价钱也比主要的小麦种植区本就会贵上一些。

官府放粮,也是想要调节物价,本质是为着护农。肯定也不可能去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运输物资,去运输北方的面粉。

待三家粮食铺子都询问完,韩彻心情可谓是越来越好。

“大人,你怎的这般高兴啊?”此时,韩老三明显一脸还未曾明白过来的样子。

韩彻听闻,就笑着问他:“阿三,你可知为何松州官府这次放粮如此爽快?价钱还这般的低廉?”

商人做买卖,自是为着挣银钱。那么粮食铺子里的售价,他肯定是要有赚头的。这就使得韩彻不用去查看常平仓登记的出纳数据,都可以确定,松州官府这次放出的那一批粮食作价,一定会低于今日所询问到的数额。

韩彻也从不去奢望,松州这同一批官员,会突然齐齐良心大发现,变成了一群一心只为民的好官。

想到这,韩彻就又叹气道:“他们如今能这么的积极,说到底不过是能通过常平仓放粮,获取到利益了。”

因为这次的常平仓改革中,有一条就是,官府放粮后所售卖到的所有银钱,朝廷让其一律置换成当地的特产。

赠图

从目前实地考察,民间查询得到的结果来看,对于常平仓的改革,松州这边所呈现出来的情况还算是不错的。

“官府放了好多粮食出来,粮食这才便宜了。”

“说起来,好像也就是从这个月初放粮后开始的,一些东西也变得突然特别好卖起来了。跟布帛一起拿到草市上,好些商户抢着收呢!”

“以前像这些东西,商户也是收的,不过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据说是因为官府也下令要收,要的量还都挺大的。”

接下来,又连着好几日,韩彻带着韩老三在各乡镇探寻时,听到的百姓回答,几乎都是像这样差不多的。

所看到的,也是官府开始大量收购当地的一些土地产和手工制品后,使得原本作价便宜的这些东西,陆续开始跟着涨价起来。

没办法,纯手工劳作下的社会生产力,它就只有这么大。

官府将常平仓放粮售卖得到的银钱,全都兑换成本地的土特产和手工制品,需求一下子暴增起来,这些物品的身价自然就跟着涨起来了。

一时间,竟还带动了各乡镇的经济。

待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