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83节(2 / 3)

加入书签

韩彻虽为太子旧臣,可这十年来,却愣是未曾跟太子一党有任何的联系往来。若说过去韩彻是怕再被牵扯连累,那么前不久圣上将那群旧臣赦免回京,并予以重任。正是太子一党难得的春风得意之时,韩家也依旧没有与那些人恢复往来。

这只能说明,要么便是韩彻经过过去那些事,真正的大彻大悟,再也不想掺和党派之争。要么便是他足够聪明,把政/治/局势看得很透,早就发觉太子一党并无胜算。

不过不管是哪种原因,起码都说明了韩彻即便回京,对他们基本也不会造成什么不必要的麻烦了。在杨升来看,他们自然也就没必要再针对打压韩彻。

尤其是老皇帝这次对韩彻调拨回京一事态度也显得很坚决,就算他们不同意,只怕也不一定改变结果。

杨升便道:“韩彻的事无需太过在意,眼下咱们最为要紧的,还是得尽快让圣上能册立昌王为太子。”

时下宗法继承虽没有像以前那般严格的去讲究什么“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也就是所谓的嫡长继承制。

但一般情况下,在有嫡子时,为了更好的稳定社会统治秩序,各世家大族都还是会去选择嫡子里面年纪最大的来作为家产的继承者。

比如太子,其实在才华和能力上,他都不是老皇帝的这些儿子里面最出色的。当初只是因为他唯一的嫡子身份,才得以被册立。

所以在太子亡故后,他的嫡长子也就是老皇帝的嫡长孙,在继承资格上,也会比太子的其他兄弟都更占据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周安等人会在才被赦免回京这么短的时间里,便遭到众朝臣们极力弹劾打压的根本原因。

直到老皇帝将周安等人再度贬谪后,其他党派方才大松了口气。要知晓老皇帝若真有意,再加上占据继承礼法的嫡长孙,所带来的威胁是巨大的。

然即便是明确老皇帝对立皇太孙无意,杨升他们想要拥立的昌王,在继承法身份上,也还是输给老皇帝的长子——颖王。

柏州这边,韩彻收到朝廷下发的调拨文书时,已经是农历的七月末。

“大人,咱们这次回京后,是不是就不用再被外放去其他府州了啊?”待到使臣一走,韩老三便一脸欣喜又期待的问道。

“是说要让我任职户部司。”韩彻说道。

“那这可太好了!大人总算是可以回京,一家人团聚了。”得到了韩彻肯定回复后,韩老三便更兴奋了起来:“夫人后面也不用辛苦的再来柏州了。”

过去每次捎来的信件里,柳氏都有催促韩彻,还多次言道待到她把三娘的婚事定下,便要亲自来柏州操持韩彻的婚事。

若说柳氏目前最看重的,并不是韩彻的官职又做到了多高,他的政绩有多么的好,韩家能变得多么的显赫,而是家里韩彻三兄妹的婚事。

韩老三对韩家的归属感还极强,这会更是已经万分激动的在那里计划着回京前的各种准备了。

“大人,回京城之前咱们多带些孜然回去吧。京城那边孜然的作价肯定要昂贵的多,咱们带回去便不用再花钱购置了。”

“嗯,那就多带些。”韩彻应下。

“棉布什么的也多带些,京城那边天气也不知晓能不能种植得出来棉花。”韩老三又道。

“能种的。”韩彻便说。

“好吧,那咱们还带吗?”韩老三便问。

“不带棉布这些了,多带些白羊皮和提花羊毛毯吧。”韩彻道。

早前,除了第一年只有职田种植棉花时,韩彻担忧太过打眼,便没有给家里人寄棉织物外,后面每一年都会寄回去一大批。

这次韩彻被调遣回京,虽是任职的户部司,不会再像现在这样因为外放的缘故,有职田作为俸禄贴补。但韩彻回去后,主要便是负责全国棉花推广的相关政令。

“那好吧,西瓜子呢?咱们这个多带些回去吧。”韩老三又问道。

“带吧!种子也带些回去,到时候咱们在京城也能种。”韩彻说道。

“嘿嘿。”已经对磕西瓜子迷恋的韩老三,瞬间就高兴起来了。

接着韩老三又问了韩彻好些,比如羊油面茶和牛肉干这些要不要带。这几年在柏州生活,韩老三从最开始的不怎么习惯,到现在已经变得喜欢本地的一些特色吃食了。

这些也耗费不了多少银钱,韩彻索性便让韩老三自己去看着准备。

对比起韩老三这份纯粹的兴奋和迫不及待,韩彻想到的事情便多了不少。

如今正是太子之争最激烈的时候,老皇帝却突然把他调拨回去。哪怕韩彻有心想避开这些事,只怕到时候也未必能事事如他愿。

询问

京城这边,朝廷刚决定要把韩彻调拨回京时,就柏州新刺史的人选,也很是引起了一番争议。

柏州原来是个最为贫瘠落后的下等府州,但凡有门路有能力的,都不愿意去。

韩彻在柏州任职的这几年,户籍造册上的人口数量也依旧未能得到大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