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63节(2 / 3)

加入书签

年的种子不够,如今便只有韩彻在职田栽种了这数十亩的棉花得到的产量,放在目前这个对棉质衣物最为渴求的季节,宣传又到位的情况下,若真放开了去卖,怕是韩彻直接售卖棉花,都能被那群不差钱的人快速一抢而空。

奈何韩彻还要为来年在柏州推广种植棉花的百姓考虑,他就必须用今年的棉花做足钩子,勾得人越多越好,才能把棉花的名声传播的更广。

这样等到来年,韩彻便不需要再像今年这般,寻求卫刺史的帮助,在平洲费耗费心力去做宣传推广了。而是那些对棉花有着强烈需求的人,主动跑到他们柏州来求购。

在平洲又继续待了两日,职责在身,实在没法在外面待太久的韩彻便准备带上这五日售卖的银钱折返回柏州。

接下里售卖的事情便交给韩老三带领一干衙役管辖。

韩老三前几年跟着韩彻在安南也算是锻炼出来了几分,再加上早前的棉花地景观欣赏宣传,平洲有点身份的都知晓此次棉花售卖后的柏州官府背景,韩彻也不担心有人敢明目张胆的恶意来找事。

只这棉花高昂的作价,平洲上层阶级的追捧抢购,肯定还是会引来背后不少有心人的垂涎惦记。

比如韩彻这几日在平洲,空闲时候也会去各商铺转转。便打探到售卖蕃货的铺子,最近天天有人在打探购买棉花种子。这些人分明也是准备来年大量种植棉花的,不过韩彻却并不担心。

毕竟想是一回事,能不能成功办成事情又是一回事。要知晓在还未开始大规模种植时,棉花种子的总量摆在那,即便他们再如何耗费精力去折腾,来年也种植不出多少亩的地。最后能得到的那点棉花产量,也不可能会对来年柏州百姓的售卖造成什么影响。

说到底,这些人也不过是搭上韩彻弄出来的这条顺风船,挣得一笔银钱罢了,也就不需要去在意。

在这种情况下,几日后返回到柏州刺史府的韩彻,给辖下三个县城下发了一条消息。他将要给柏州所有农户按户籍分发来年的棉花苗株。

这消息一被传出去,震惊到了所有的听闻者。

“那般昂贵的作物,竟全都免费给那些个农户去种吗?”不久前,耗费了不少银钱才购置了一些棉花种子回来的商户甚为震惊道。

“何止!那韩刺史还言道,怕头一年种植,柏州百姓不懂得技巧,到时候会由府城派人去各县城的职田先做什么育苗。待到苗长出来了后,再让那些百姓拿户籍过去领取。”好友感叹道。

商户:“……”

这哪里是什么官老爷啊,合该叫他财神爷!

弹劾

就在平洲棉花织物火爆售卖的时候,柏州这边冬季一到,百姓们也在跟去年一般,进行着冬季蔬菜种植的售卖。

在今年刚入深秋时,韩彻就让人去到平洲,跟去年购置了不少冬季蔬菜的一些饭馆酒肆谈合作,做直接供应。运输这一块交由三个县衙协助组织当地百姓解决,今年也不再做散卖,只做大批量批发,在售卖价钱上自然也会做出让利。

对于这时候的百姓来说,最难的还是在于货品的运输。

不止是运输时需要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还有运输途中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和危险。另外,在售卖过程中的也不可避免会出现欺压坑骗等问题。

尤其是强权欺压。

在古代这种封建社会里,强者欺凌弱者的事屡见不鲜。越是贫穷落后的地方,这方面的问题便也越严重。

好比之前的柏州,一些强势的放贷人甚至都敢直接强抢孩童。谁又敢保证,一些人不会因为利益,对那些种植冬季蔬菜的百姓强权欺压。

韩彻要杜绝这事,便需得让衙门成为百姓的靠山,让背地里的一些人不敢生出爪牙。

在今年的冬季蔬菜售卖环节里,柏州百姓每日于天亮之前,把刚采摘下来的鲜嫩蔬菜拿到村里正家中进行挑选过称,登记上具体的数目。

里正这边则把各家收来的合格蔬菜装上衙门出借的马车上。再由县衙派遣过来驻村的衙役,组织带领村中一批强壮的汉子快速运输到平洲府城来。

为了节省运输方面的成本,对于一些户籍数不够多的小村庄,便还可以把相邻最近的两个村庄合并到一起。

每次售卖完毕后,当即便由驻村衙役做监督,里正按照之前登记的具体数目给村民们分账。

在这方面,为了杜绝银钱累计过多后会诱发的一系列问题。韩彻宁可弄得麻烦些,也严令必须做到一卖一分账,坚决不允许出现拖欠百姓银钱的行为。

当然对于辖下县衙所派出去的人手和车马,一律由府城这边做补贴。而这份补贴给各衙门的银钱,韩彻靠的便是这次的棉花售卖。

府城这边把银钱补贴到位,县衙就没了负担。对于那些驻村衙役来说,“加班”有高补贴,他们便也都很愿意去办这份差事。

只是这么一来,便等于韩彻又一次斩断了闫家的财路。

“官府这么做,让我们还怎么去售卖?”闫四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