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51节(2 / 3)

加入书签

古代也没有什么专利保护法,即便是韩彻弄出来的可大幅度增长食盐产量的海水晒盐法,使得食盐产量增长后能带来的利润和影响,待到方子一交上去,便都与他毫无关系。

另一方面,眼下正面临党派争斗的最激烈时段。再加上老皇帝含糊不清的态度,使得各党派势力便处于一个很微妙又很紧张的状态。

制盐一事越是干系重大,那些党派才越不好轻易对韩彻动手。不过他们肯定也不可能由着韩彻因这事顺利冒头,到时候必然也会以“戴罪”身份,再度对韩彻实施攻击和打压。

可于韩彻而言,这就是最好的契机。

另一边,在接到韩彻送来文书的当天下午,唐刺史便带着心腹等一干人,快速到达安南县衙。

韩彻拜见完唐刺史后,便直接带他去看了之前制作好的海盐。

“这便是用海水日晒得来的盐?”唐刺史看着眼前雪白细绵的海盐,忍不住过去拿手捏了些许,放进嘴中品尝。

这一品尝,唐刺史眼睛更亮了。

海水煎煮法耗费时日过长,效率很低,所得盐的质量也不高。而韩彻这种海水晒盐法,不仅效率大幅度提升,使得食盐的质量也更纯正,入口的咸度也适中。

韩彻此时又道:“今日时辰已晚,明日大人可随我一同去刘家村,亲看海水晒盐。”

“如此甚好。”唐刺史果然高兴道。

也因着时间不早,韩彻在正事暂时谈完后,便马上给唐刺史等人置备餔食。待到餔食用完,唐刺史等人也被韩彻妥善安排入住原来的杨县丞的宅子里。

这几年安南经济发展的快,为了满足市场的一些需求,韩彻便把之前抄家得来的宅子和商铺,陆续都售卖了出去。

只杨县丞和郭县尉这两座大宅子,因着建筑的规制,那些个商户便是再有钱,他们也不敢轻易去购买。

韩彻索性就继续把它们当招待所使用。

许是心中记挂着这事,一大早唐刺史便带着心腹等一干人来到了县衙。

韩彻陪着唐刺史他们简单的食用完朝食,便乘坐牛车出城,赶往刘家村去。

“大人放心,这两日我都有让人来给这些晒盐的石槽做清洗,绝对很干净的。”韩老三在拜见完唐刺史和韩彻,又陪同他们一起去到制盐场,指着那些火山岩石槽这般保证道。

石槽干净有助于晒盐后得到的食盐更干净,此时盐场里的卤水池中也都还留有不少卤水。

韩彻赞许完毕后,便先去附近折了几根黄鱼茨过来,把折断的黄鱼茨茎秆先丢进去卤水池中。见它漂浮在水面上,他才点头道:“把卤水打到石槽里,开始晒盐吧。”

黄鱼茨是时人用来检验卤水含盐量是否达标的一种树木,一般也只生长在海边。它最神奇的地方就在于,当它漂浮在盐卤池里的哪个层次时,就代表位于它下面的盐卤水里的盐分含量已经达到八九成。

今日的天气也格外给力,艳阳高照。犹如前两日晒盐时一样,中午刚过,一些火山岩石槽的最边缘处便开始冒出细长的白线。待到太阳西斜,入目可见的便是白花花的一大片盐晶,甚是喜人。

“海水晒盐之技法,果然不错!”唐刺史在仔细检验过火山岩石槽上刚结出来的雪白食盐后,高兴的赞道。

“此法还可配合风力水车,自动汲取海水,更为省时省力。”韩彻补充道。

“甚好,甚好!”唐刺史听了,更是高兴得连连点头,再次赞赏起来。

把今日晒制的海盐收取完毕带上,韩彻这次只留下两个衙役,再带着韩老三随唐刺史一起急忙赶回了安南县衙。

再在安南县城渡过一晚后,第二日一早,睁着一双布满红血丝眼睛的唐刺史一吃完朝食,便又急忙带着这两日晒制的海盐赶回府城。

“大人,我瞧着唐刺史昨晚上肯定没睡好。”送走唐刺史等人后,韩老三便跑来跟韩彻说道。

“大抵是太过兴奋了吧。”韩彻笑道。

韩彻也知晓唐刺史想要升迁回京,这海水晒盐效果越好,对唐刺史来说,带来的激动和振奋自然便越大。

果然,一回到府城的唐刺史,便喊上心腹进了书房。二人在书房一通忙碌,不多久,府城便有两份文书和这几日所得的两批粗细不同加工的海盐被快马加鞭,派送去京城。

听闻裕州和安南皆有文书,且还是快马加鞭送达时,老皇帝沉寂了片刻,才让人把文书呈上。

老皇帝先看的是裕州唐刺史发来的文书,看着看着,他面色越来越凝重。接着,老皇帝把手中的文书往桌上一放,又快速的拿起安南,也就是韩彻呈上的文书。

半晌过后,老皇帝方才放下文书。

待到第二日朝堂,老皇帝面色平静的听完朝臣议事。待到临散朝时,他才突然开口:“昨日安南呈上来一文书,诸位也一起听听吧。”

此言一出,站立在下方的一些朝臣的头便不由得低垂了几分,很好的遮掩住面容上细微的变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