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6节(2 / 3)

加入书签

四郎带领商队离开这天,韩彻还去亲自送了他。顺便他也把柳氏她们给大娘准备的平安信和一些安南特产,一并拜托给赵四郎,托他转交。

当初原身被流放到安南时,大娘因已出嫁,不在受牵连之内。

去年韩彻自己都受困,柳氏因担忧他,也就根本分不出精力去记挂大娘。

待到今年情况好转,柳氏又从韩彻口中得知赵四郎为京中来的大商户,便来寻韩彻,可否让赵四郎帮忙一二。

交易做完,耕牛也全都交换成了更为值钱又轻省的其他货品,韩彻拜托转达的物品对赵四郎这一百多人的大商队来说,也不过是顺手之事。本着来年还需得再来安南做交易,赵四郎一口便答应,还郑重表示:“韩大人放心,我必替您将东西送达。”

“多谢四郎,但怎好让你白帮忙一场。我这有一赠礼,还望勿要推辞。”韩彻说着,将提前准备好的礼物递了过去。

正是一本手抄本——《芙蕖救亲》。

赵四郎一看这抄手本,便一脸欢喜:“多谢大人赠书。”他正琢磨着,待回京后便去找人,定要将这故事复述出来,好给新品藕粉做一波大的推广呢!

韩彻还道:“我这书中用的是白话文书写,这样便是不通文墨的寻常百姓,也可轻易听懂。”

时下通用语言有两种,一种是雅言,也就是韩彻穿越前课本学的文言文。雅言多为文人墨客和贵族阶级爱用,因此若是不懂雅言,是会受到歧视的。

另一种,就是寻常百姓交流时用的口语,称之为白话文。

韩彻完好的继承了原主的记忆,用雅言去交流和书写完全没有问题。可若想藕粉能以最快的速度打开知名度,显然将白话文用于说书中效果更好。

这些话,韩彻并未明说出来。可赵四郎是何人,作为一个商家,还会看不懂这些。当下他便拱手朝韩彻道谢:“有劳韩大人费心了。”

藕粉知名度打得越开,赵四郎从中能得的好处也越多。想到这,赵四郎还不禁有些感叹,只觉得韩彻果然不愧是曾经的状元郎。

这些时日,赵四郎自己也另外又对藕粉去做了一番了解。然后他才发现,安南以前可从不知什么藕粉。就连这莲藕,也只有少数百姓会偶尔种植些许食用。

是直到去年,韩彻这位新到任的县令,突然免费给乡民们发放藕种和莲种,教授大家种植,还又以市价将乡民们所收获的莲藕全数购买。

赵四郎还知晓,便是这藕粉的制作,也是韩彻教授乡民的。

所以,所谓的安南民间神话故事,那不过是韩彻为着推销藕粉,自己编造出来的。便是这做生意的手段,那位韩县令也是一套一套的。让即便出身大商户家族的赵四郎,也不禁为之叹服。

当然,赵四郎并不知晓的是,韩彻不止给他一人送了手抄本和菜肴方子。

而且是但凡与韩彻做耕牛交换的商户,临走前都收到了他这份赠礼。

“大人,这般好的菜肴方子,怎就全白送了这些商户啊!”

对于韩彻赠书,韩老三没什么想法。

但对于韩彻这般舍得的赠菜肴方子,韩老三十分不解。

要知道在时下,谁家里若有个独门秘方,那都是恨不得捂着藏着,坚决不会对外透露一丝一毫,只做传家宝去传承给子嗣后代的。

“你家大人我又不能行商贾之事。”韩彻说道。

“那也没必要白送给他们啊,多好的菜肴方子,都能拿来做招牌菜了。”韩老三一脸惋惜道。

便是真要给,也该只给予藕粉相关的菜肴方子啊!

“无妨。”韩彻笑道。

菜肴方子放他手中,甚至是放在安南,也不过是满足当地人几分口腹之欲,作用并不大。可给了赵四郎他们这种商户,对莲藕和藕粉的推广可就大了。

“凡事有舍才有得,今日他们商户得了这些菜肴方子,来日农户们便可多得一样经济农作物。”

要知道农业推广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提高农民收入。至于是哪里的农户,又何必要分得那么清楚呢!

“再者,我这方子可不是白给的。”韩彻对着韩老三,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你且等着看,要不了多久便会懂,这世上越是免费的东西,才越是昂贵。”

耕牛

最终,韩彻一共换取到耕牛两百九十六头,然后这几个月忙碌所制成的藕粉也所剩不多。

瞧着这换取到的耕牛好像是不多,但没办法,农产品在时下是真不值钱。这还得亏莲藕在北方售价历来不错,另藕粉又是才面世的新鲜好物,还得了贡品的身份后,身价才得以上涨。

再者,时下牛一头作价又约2至7贯。其价钱区间之所以这么大,其一是因为每个府州的缺牛情况不同,其二则是牛的用途不同。

朝廷律法,无故不得宰杀耕牛。

这里得注意,是无故才不得宰杀。事实上,除了安南这地方信重巫医,杀牛治病外,其他的一些地区一样有杀牛祭祀的习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