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515章(1 / 2)

加入书签

芸娘在酒泉药厂上班的日子里,给家里寄了不少的钱。

上一次村里改造老旧屋子的时候,芸娘的母亲花了一笔钱,将老式的稻草房子改造成了砖石的房子。

虽然村里里的老人后砖头是给死人砌墓地的,但是砖头房子又能抗风又能保暖隔热的,驿下里改造茅草屋子还有补贴,谁不愿意住更舒服的砖头房子呢。

芸娘在回来的时候,还从酒泉城里买了一个打麦子的机器,如今附近的几户人家都在她家院子里打麦穗。

手摇滚筒的四周都是长长的铁钉,将麦穗放进去之后摇动木桶,麦穗上的麦子就被机器内部的铁钉梳下来,落到下方的孔网中。

麦粒就从孔网落到下面的袋子里,而秸秆和杂草就被留在了机器的滚筒中。

有了这台机器,芸娘家原来要打三天的麦穗,一天就全部打完了。

芸娘看着堆满了院子的麦子,脸上也露出幸福的笑容。

虽然她已经升任了制药工坊的主管,两个月的薪水就可以买下院子里所有的麦子。

但是从农村出来的孩子,看着粮食才是最安心的。

按照陇右的规矩,芸娘一家有母亲、嫂子、芸娘和小侄子四口人。

母亲、嫂子和芸娘都已经成年,按照律法,芸娘一家可以获得15个成年男子所授的田亩。

小侄子还没有成年,所以没有田可以授。

这些田亩所出的二十分之一,是上交给官府的租。

而按照规定,每户男丁需要向官府服徭役,不过现在陇右的徭役也是有酬劳的,芸娘家父兄都是从军战死沙场的,所以官府也免去了他们的庸。

最后就是调了,按照芸娘家需要向官府交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

不过芸娘一家,包括芸娘在内的女眷,都已经在工坊干活了。

芸娘在酒泉的制药工坊已经升任了制药车间的主任,薪水要比州府里的小吏还要高。

芸娘的母亲在驿下里的服务区烧热水,如今每个月也都能挣回不少钱。

而芸娘的嫂子原本识字,带着小侄子也没办法去太远的地方。

前几个月在芸娘的劝说下,报名了沙州城的一个算学速成班。

如今给村子里几家工坊代账,每个月的收入虽然比不上芸娘,但是也足够她和小侄子一起生活了。

以前那种男耕女织的生活被打破了,建宁王也下令,不再强制征收百姓丝绸、帛和布匹,而是让百姓直接按照丁口交钱就行了。

丁税直接上缴钱,也是江伦向建宁王提出的建议。

江伦的说法是,如今百姓几乎都不会自己制帛了,如果还要求百姓上缴布帛,那百姓就要拿着钱去购买这些布帛。

那么市面上的布帛必然会提价,无良的商人就会用这种办法再盘剥百姓。

李炎自然同意了江伦的请求,让百姓自行选择上缴布帛或者折算的钱。

没有了苛捐杂税,也没有其他地主的盘剥,芸娘一家终于过上了好日子。

不过就算是一家都有了工作,芸娘的母亲依然坚持耕种自家的田。

经历过饥荒的人,只有见到地里的粮食才安心吧。

等到麦穗都晒干了,芸娘的母亲说道:

“村子里新建了一座磨坊,我明天把麦子运过去碾压成面粉,你去大集上买点肉和菜,明天我们吃饺子!”

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饺子这种面食在陇右流行起来。

凡是到了过节或者全家团圆的时候,都要全家坐在一起包饺子吃饺子。

芸娘在酒泉工作,难得回来一趟自然要吃一顿好的。

次日,芸娘的母亲向隔壁借来了牛车,拉着家里的麦子前往村子里刚建造的磨坊。

磨坊就建造在河边,通过水流的力量驱动,这也是上一任里长留给村子的礼物。

最近磨坊一天二十四小时高强度的工作,将金灿灿的麦穗碾压成白花花的面粉。

但是水流不息,总要比以往用磨盘效率高了不少。

芸娘的母亲等到下午,终于将自家的粮食送进了磨坊中。

而芸娘则带着小侄子,来到了驿下里热闹的集市中。

驿下里靠着官道休息区,建造起巨大的市集。

如今这个市集不仅仅是过往客商都会驻足的集市,也是附近村落赶集的地方。

和芸娘离开驿下里的时候想比,这个集市又扩大了不少。

因为陇右的商路越来越繁盛,集市的生意比以前还要好。

芸娘牵着小侄子的手,先来到了贩卖猪肉的店铺前。

这几日是秋收的日子,不少和芸娘一样在府城县城工作的人都告假回家抢收粮食。

所以来市集上购买猪肉的人也多了起来,不过今天老板早有准备,多杀了一头猪。

等到芸娘的时候,才发现肉铺的老板也是驿下里的熟人。

“芸娘,你从酒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