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35章(1 / 2)

加入书签

如今目之所及的这些花草,自然是无罪的,可看在她眼里,却仿佛时时刻刻警醒着她,莫要忘了前世种种,莫要松了重活一场的大计。

“方姑娘不喜欢花?”

江与辰的声音闲闲传来,她默默呼出一口气:“喜欢的,可突然瞧见这么多,有些不知该喜欢哪一个才好。”

“方姑娘见惯了漠北的风沙和荒芜,山南的花市,只怕会让你想起漠北的民生多艰,瞧着有些刺眼。”

方如逸没想到他会说出这样关切生民的话,惊讶道:“沈馆主可曾仕进?”

江与辰背着手,哈哈大笑:“我最不喜仕途经济,不过从前与人打赌时,考过举人。”

“可曾得中?”

江与辰点头:“那人把科举说得难如登天,我还以为要多试几次,谁知考了一次就中了,实在没什么意思。”

方如逸停住脚步,吃惊地看着他:“沈馆主竟是文武双全之人,为何不继续仕进,报效朝廷?”

江与辰饶有兴味地望着她:“方姑娘怎么也同旁人一样,说起俗话来了?人生如行路,若是总在一条道上走,多无趣?”

方如逸郑重道:“可如果能在这条道上一直走下去,或许能看见更远的景致,知道别人不知道的事,给他们做个引路人。”

就像上一世那个被元轼骗得彻底的自己,成了这一世谋划护佑家人大计的引路人。

--------------------

本文提到的所有水利灌溉设备,都来自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所撰之《天工开物》上篇《水利》。

参考文献:

《天工开物》,书林杨素卿刊本(明末清初)。

《图解天工开物——中国古代工艺大全》,南海出版公司(2007)。

谈心

=====================

旁人不知道的事?引路人?

江与辰愣了愣:“何意?”

方如逸侧过身:“人活一世,总要做点什么。就算不仕进,也可以周游四方,把山川河流录在书上,将来每每有行路人走到此处,就会记起从前有一位名唤‘沈江’的先辈,把他们脚下的路都踏过一遍,好让他们不至于迷了方向。

即使一辈子不做官,这也是一件莫大的功德。后人得了你的书册,依照你的记录而行,对前路并非一无所知,如此你便成了他们的依靠。可我这段时日看来,沈馆主你的悠游,似乎只是悠游而已。”

江与辰不解,盯着她的侧颜道:“悠游……不都是如此么?”

无需思索人生,无需计较短长。

方如逸却道:“悠游,本是为了散心,让我们心里绷着的弦偶尔也松一松。可这一路行来,我倒是觉得你心中并没有一根绷着的弦。”

她转过身,定定地望着江与辰:“沈馆主,你可有什么想做的事?”

江与辰一时语塞,心里浮了些茫然。

他生来就是尊贵,皇亲国戚,世家高门,无需自己努力分毫便都有了。他奉着“浪荡”的旨,满京都无人敢逼他做什么。

可就算每日游山玩水,无所事事的日子一长,也让他倦得很。于是他又四处爬墙头看热闹,想找些趣事来做,寻个能说上话的知交。

回头想想,他得了无上的自由,但这份自由也成了他的束缚。

猛然间,他觉得方如逸的这一问,直直问到了自己心里。

他江与辰活着,到底想做什么?

寻找木匠?做大农事生意?扳倒何家?

可这些都是方如逸的计划,自己不过是跟着相帮罢了。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过来,自己四处浪荡,皆是因为不知活着一世,究竟要做什么。

没有目标,也就失了方向,从前说的那些“不愿在一条道上走到死”的话,如今看来,不过是给自己的心无定性找了个借口罢了。

可即便如此,他的人生又要如何活?

一念至此,再开口时,江与辰不由自主地迟疑起来:“我……你说的这些,我从未想过。方姑娘,想必你也看出来了,我家不缺银钱,家里人对我也不大管束。活到如今,只讲随性二字,或许逍遥一生就是我要做的事罢。”

他说起这话有些没底气,望着方如逸的眼神也移开了,居无定所似的在一处盆景摊上扫来扫去。

摊位上摆出来的盆景不多,却甚是奇巧,每一盆都是双株抱合生长的模样,颇似那些树干合生的连理枝。

方如逸顺着他的目光望过去,落在那株合抱盆景上:“沈馆主,你可知连理枝又叫生死树?”

江与辰点点头,不知她为何突然提起这个。

“合则生,分则死,同生共死,说的就是连理枝。树由如此,何况是人?”方如逸语调舒徐。“沈馆主,你不必出仕做活,就能有钱花,有饭吃,可想过为何?”

“因为我家财帛丰厚?”

“正是,你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