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4农技书启蒙幼儿开智 上学堂读书少年吐气(3 / 7)

加入书签

,农村的人懂的哪有这么多啊,看叫着顺口就让村会计记下,去报户口了。

奶孩子的时候,刘翠芬想到洪山小时候没怎么喝过奶,就让他也去喝几口,洪山吃了几口,淡淡的有些甜,但是吃着太累,就不喝了。

等又过了一年,洪山就有6岁光景了。当时是盛夏刚过,初秋时节,洪山和来到家里2年的继父宋来福上山捡松菇。龙湾多山,山中多有松树,松树成林,一到秋季,伴着天上的水落到地面,松林里就会冒出无数的松菇。松菇菌肉呈扁平状,颜色为橘红色,不能人工种植,并且一定是和松树伴生,在龙湾,只有在梳篦山的深山中才有大量的生长。

松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无比,除了十数种氨基酸、多肽之外,其中还含有原花青素,除了好吃还可以美容养颜。一般农家捡了松菇,或用肉丝、猪肝爆炒,或用淀粉做羹,羹里加上肉糜、蒜头,回味无穷。

初秋雨后,气温略有下降,宋来福喊了正在看《镜花缘》的洪山一道上山捡松菇。洪山无奈,只好跟着上山。他很不喜欢这个继父,虽然他和母亲结合生的妹妹很是好玩,但是他太过热衷于打骂母亲,并且在生活作风上依旧保持了光棍汉的作风,经常在村子里和一帮老娘们、小寡妇传出绯色新闻,让洪山这个大好少年百分不齿。但是现在正是要给母亲增加营养的时候,这继父除了农活能干之外,赚钱的法门几乎没有。也就只能靠这种体力劳动换些大山的馈赠了。

洪山和宋来福一人背一个背篓,腰间裹了尿素袋,趁着天色还早就上了山。一直走了两三个小时,才到了梳篦山的山顶附近,这里水汽最为充盈,松树也最为高大,洪山和宋来福已经看到漫山遍野的橘红色野生菌在朝着自己招手了。

两人干活的方法极为不同。宋来福是秋风扫落叶,地毯式扫荡,所过之处啥都不剩,洪山则是挑挑拣拣,显得十分龟毛。最后,两人捡了两大背篓之外,还将腰间的尿素带解下给装了个满满当当。这尿素带原本是为了防止裤子被打湿的,但是今天的收获太多了,这才把尿素袋也当做容具来用了。

两人收拾好收获,洪山依旧是背着背篓,他天生有些力气,除了手上力道不如一些,虎背熊腰,加上象腿粗壮,劳力可配美一般的少年。满满的一背篓也是丝毫不感疲累。宋来福则是背上背篓,手上提了两只尿素袋,两人一同准备下山。

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这梳篦山陡峭异常,又加上刚下了雨,洪山好几次差点滑倒滚下山去。等下到一片全是白皮草的缓坡,天山突降大雨,没头没脑地砸向这对半路父子,将两人给淋得是晕头转向。不觉间,居然迷路了。

这其实也怪不得宋来福,他虽然经常上山,但是这梳篦山山中情形较为复杂,树林茂密,还分了许多的景象,有成片的映山红,有零散的柿子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极端天气,没个参照,十分容易迷离。两人在幕天席地的大雨中左突右进,一抬头居然看见前头有个道观。

道观很小,像是一个破落户了的院子,围墙是用碎石堆砌的,大门是用没有加工过的松木搭的,门檐下挂了一个小小牌匾,上书玄清观三字,洪山望了几眼,居然被这三个字给盯住了神魂,陷了进去。

“小山,小山。”洪山感觉有人在摇晃自己的肩膀,带着身上的背篓也摇摆起来,差些把自己给弄得失去平衡,他扭头看了眼身边的宋来福,脸上的表情很是不悦。

“小山你怎么走神了呀,山民大哥请我们进去呢。”洪山这才注意到,那个小观的门打开了,门檐下站了个穿着毛皮的小老头,也不嫌热,身高不高,150多一点,正微笑着打量着自己。“请吧。”

说完打起了手中的一把黑色打伞,往里面走去。也不管这父子二人还淋着雨。

道观里面比外面看着大一些,前面一个大殿,东面一排平房。老头没让两人去大殿,带着他们走进了东面平房。里面一个灶台,一张小八仙桌,一个清式橱柜,两个大缸,一个小缸,应该是装水和米的。这里赫然是道观的伙房。

老山民和两人交谈了一下,看见两人冻得瑟瑟发抖,便让宋来福烧火,自己则是在灶台后面端出一个火盆,夹了一些白碳。他要了一些两人捡的的松菇,用水洗干净,又从橱柜里拿出一块肉,切成肉末,等锅被送来福烧了热了。山民居然娴熟地烧起了松菇肉末羹。只花费了半个小时,洪山就十分舒适地坐在火盆上,唏哩呼噜地舒服喝着松菇羹看着老山民和继父一起喝酒,洪山鄙视那些嗜酒的人,因为继父在喝醉之后家暴的等级也随之提升。

洪山吃的极快,很快就将碗里的羹给吃完了,从水缸里舀了水,将碗洗干净放好,就出了厨房,逛了道观。他从这两个酒鬼的嘴里知道,山民从北方来的,看到这里有个道观废弃了,自己住了下来,80多了,不愿意折腾了。洪山打量了老头,这看上去比60不到的胡甲还年轻些,怎么就80多了。

没走几步,道观就逛完了,这道观十分简陋,虽然不是特别破败,却也显得毫无底蕴的样子,不过这道观也显得十分诡异,因为他居然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