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小货郎 第234节(2 / 3)

加入书签

纪彬拱手:“此地偏远,也只能在物件上尽心了。”

见两人聊天,柴力跟刘冬默契离开,只留这位老者跟纪彬留在书房里。

谢阁老看着纪彬,做了个长揖,纪彬连忙去拦:“谢阁老,您是尊者,该我拜您的。”

“这一拜是定然的,贤者救我于盐场,又来这竹屋,你定然受得起。”谢阁老还是把这个长揖做完,纪彬也算松口气。

纵然他不在意这些礼节,救人也只是他想救而已,但得到真心实意的感谢,还是让人开怀的。

这个长揖让两人关系拉近许多,等柴力端着刘冬泡的茶过来,显然要深聊的。

柴力站在书房门口守着,纪彬则道:“我知晓您心中许多疑惑,您直接问吧。”

谢阁老点头,直接问出他的疑惑:“为何救我。”

这是谢阁老心中一直疑惑的事,柴力救他,他可以理解,纪彬为何要救他。

在谢阁老知道的事情里,纪彬不过是柴力的好心东家,做事仁义,人也聪明,却不至于冒死救他。

自己对他并未恩情。

谢阁老见过许多人,也听过很多义士的传说,但真到他身上,这位年长的智者也是有疑惑的。

纪彬拱手:“最开始我也犹豫过。”

这是大实话,在他装作听不懂太子没说完的话那会,他想的只是先回家盖个安稳的宅子,多多的买些地,对自己手下们再好点。

要知道古代的宅子若是盖好了,贼人都闯不进来。

他那地方易守难攻,买上几万斤的粮食放在地窖里,再集结三四十酿酒坊的弟兄们,现在的五六十货郎,自家村子一百多号人。

还有柴力陈乙这样的壮士守卫。

就算禹王太子争权之时出了乱子,他也可保本地平安。

有钱有粮有地有技术,无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没问题的。

可这是最后的打算,最不安稳的打算。

等回来看到隔壁的黄家,听到禹王做的恶事,再想想坐船时护卫们夸的清扫水贼,看着邑伊县到自家修的路。

纪彬是记得的,这是谭刺史跟年迈的房知府巡查的结果。

还有一桩桩一件件,他不能忽视,这是谭刺史的手笔,是他必须偿还的恩情。

或许谭刺史为的是黎明百姓,不是为了他一个人。

但好巧,他就是黎明百姓之一。

好巧,他因为谭刺史治下清明才有了发展自家杂货店的机会,也因为太子铲除水贼,让他们通行顺畅,不必损失钱财人命。

即使是这样,太子也不想用这种事为难他一个普通人。

最后就是谢阁老救那个孩子。

纪彬道:“您救那个孩子,让我知道我不得不这么做,若是人人享受了好处,人人再避不出头。那我也不相通,您跟太子为何要帮柴力他们,谭刺史为什么要帮我们这种普通人。”

谢阁老目光柔和,开口道:“至仁至善,有勇有谋。”

纪彬被这样的尊者一夸,竟然有些不好意思,立刻摇头:“我做的不过是小事而已,您做的才是大事。”

谢阁老笑:“不过是党争罢了,今日我落败,明日他人落败,只是上去的人不一样,这天就不一样。”

“十七年前,太子殿下写了为政以德四个字,我就知道,他会是个明君。”

等等,十七年前,也就是谢阁老写下那个讥斥太宗跟当今圣人祭文那会?

所以谢阁老一直追随的都是现在的太子,而并非圣人。

纪彬总觉得自己知道了什么大秘密。

至于为政以德,则是论语,为政里面的话,意思是不管圣人还是官员,都要照顾到天下百姓,这样才德行好。

当初还是刚被调任到汴京礼部的谢阁老肯定不像现在这样行事老辣,那篇祭文只怕是他自己都没呈上去吧。

只是不知道怎么被禹王当了个把柄拿着,等了十七年时间这才揭穿,估计早就当底牌在手里捏着。

等到现在圣人病弱,太子因为让利于民这事被权贵抨击,不就拿出这张底牌了吗。

纪彬假装自己什么都不懂,客气道:“朝中大事草民也不懂,只是念及长官恩情,这才做了此事。”

谢阁老轻笑了声,显然是不信的。

不过他也没多说下去,古者有云,君主要以德为政,百姓齐明中正,这样才会民好其德。

如今看来,太子,纪彬,完美印证了古人说的话。

竟是他经历过最好的事。

比他当上阁老的时候还要高兴。

他们的努力并未白费,有许多人还记得他们做过什么。

谢阁老眼中对纪彬的欣赏愈盛,甚至起了爱才之心:“我听你谈吐,应当是读过书的,读了几年,可考上什么功名。”

纪彬心道,上辈子倒是读了十六年,这辈子估计也就几个月。

纪彬笑:“我只是个小货郎,识得几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