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685节(4 / 6)

加入书签

认为威力更大的武器,同时也是日军制式装备的性能差不多的武器,日本人也未必看得上。真正担心的武器装备,只有抗联只装备了直属侦察旅的那种手持对讲机。

但这种对讲机制造费用巨大,然而除了轻便之外,又有着有效通讯距离短,易受干扰的特点,也是一贯在武器研发上吹毛求疵的日本人看不上的。最关键的是这种看起来轻便的通讯设备,离开抗联制造的小型中转电台,几乎起不了太大的作用。

即便日军缴获了一两部,并进行一定的仿制,但搞不到中转机,恐怕也不会大规模的采用。相对于更加倚重无线通讯设备的抗联,日军在战术通讯上,似乎更加倚重野战电话。所以杨震对于郭炳勋的担忧,并未放在心上。

至于日本人通过战俘掌握特种作战模式一事,杨震更没有放在心上。因为他清楚除了一些作训参谋人员和高级干部之外,那些在这支分工明确的部队之中,只掌握自身需要掌握作战技能的一般人员,就算真的被俘叛变。日军军也无法掌握这支部队的全面的技战术技能,以及全部的战略战术体系。

即便是有一些武器装备落到日军手中,但是不掌握完整的作战理念,空缴获那些武器装备除了展览,基本上没有任何的作用。除非日军想要在这个时候,改变自己的装备体系,将他们的三八式和九九式步枪,也全部更换为自动步枪。否则这些武器到了日军手中,只能是研究、研究,或是吹嘘他们的赫赫战功。

此战之中军区直属侦察旅,这支总部手中的尖刀部队伤亡的确大了一些。同时因为首次大规模的集中使用,又始终在最危险和最艰难的第一线作战。一些情况泄露出去,并非是不可能。

这样的情况,对于这支部队的隐蔽性来说,的确很大的影响。虽然从此战的结果来看,这个代价付出还是值得的。但杨震坚持认为,泄露出去带来的风险更多的是日军会苦心计划,寻找对付这支部队的战术。

至于他们真正去掌握抗联的这种特种作战运用的风险,恐怕他们还没有那个本事。特种作战可不是窥一斑,就能见全貌的。除非在有一定资料在手的情况之下,经过长时间下大力气去摸索。否则单凭一些掌握的一鳞半爪的毛皮,根本就难以真正的迈入殿堂。

要是特种作战的战术,真的那么容易掌握,装备那么容易的配齐,那后世岂不是全世界都特种部队满天飞了?的确后世的特种部队,几乎每一个国家都有。但真正称得上强手的,就那么几支。

大部分国家的特种部队,与其说是军队,还不如说是特警更适合一些。而且规模普遍都不大,有的甚至只有一个连级。特种部队的选拔和投入,一般的国家都很难真正负担的起。其战略战术,也基本上都是不传之秘。

就算联合演习,别人不告诉你,就算在边上看着,你也无法真正的掌握。如果俘获一两个对方的特种兵,就能掌握对方的全部特种作战方式,那根本就不可能。因为每一个国家的特种作战模式,都是成为一个体系的。

日军的尝试

特种作战不是培养出来一两个特种兵就是万事大吉,他是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和立体的整套作战体系。没有全套的理念和体系,就算你培养出来几个特种兵也无济于事。

而这种体系,除了你俘获的是高级军官之外,一般的作战人员根本就不清楚体系真正关键在哪里。最多也就只能提供选拔标准,一些训练标准,以及自己掌握的某些方面的作战特长。

想要通过俘获一些普通的作战人员,就培养和训练出一支真正的特种部队,那基本上是白日做梦。正是清楚的知道特种部队真正特殊在那里,杨震才对郭炳勋最担心的事情,反倒是不以为人。

只是让过度自信的杨震,与有些担忧的郭炳勋都没有想到,郭炳勋的部分担忧并非绝对是杞人忧天。在此战过后,饱受这支部队带来的重创的关东军,虽然在此战之中没有俘获到一名活的成员。

但根据此战以及以前历次与这支部队交手的经验,在抗联首次大规模实施特种作战的打击之下。倒也算是知耻而后勇,也着手开始组建了一支类似的部队。尽管不清楚抗联训练这支部队的训练体系,但是日军也靠着自己经验的摸索出一套的训练手段。

同时在武器配备上,根据新出现的情况,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试图也制造出来可以与抗联抗衡的轻武器。但死抱着全装弹药观念,讲究远射和高精度射击观念不放的日军,在仿制使用六五子弹和七七子弹的四零式自动步枪失败后,给自己组建的这支部队配备的,还是日军制式的装备。

尽管也配备了一些南部式的冲锋枪,并补充了一部分他们新研制手枪以及缴获的抗联苏式手枪,替换下来日军制式的,性能不可靠的南部式手枪。但大部分配备的还是日军制式的武器,最多只不过是将他们那种基本上与士兵身高差不多的步枪换成了骑枪。

而且不仅武器装备还保持与步兵相同,对这支部队的训练方式,也不过是普通侦察部队训练方式上只做了少量的改动。重点放在了化妆侦察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