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431节(2 / 6)

加入书签

司令部所在位置的几个院落,在司令部周围拓宽了防御地带。

在警卫排行动的同一时间,杨震带来的那个临时作为警卫的步兵连以及装甲车排,除了留下两辆配合杨震带来的警卫排,做好司令部周围的防御之外。其余的兵力,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装甲车为核心组成三个集群,快速的做好了反突击的准备。

其部署的位置,都是防御这个村子最关键的地方。装甲车上的直瞄火炮,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村子内的几处相对开阔一些的地方,都在他们的火力控制之下。一有风吹草动,可以形成有效的火力压制。

而自己的警卫部队,虽说有一个连的兵力,但只是依靠院落的围墙,将院子形成了一个阻击阵地。同时也只是以一部的兵力,加强了外围原有的几个火力点。当然挺进军警卫部队的这个反应,是与他们有相当一部分部队眼下正控制着外围有一定的关系。作为贴身警卫部队,他们这么做并无可非议。

以挺进军这位身经百战的司令员眼光来说,他眼皮子还没有那么的窄。但这位老帅的着眼点,却更多的是从遭遇到突然袭击之后,两军在战术的运用上,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上的区别。

不比不知道,一比才真正吓一跳。从这次突发事件表现出的两军对意外事情的反应上,两军在技战术水平上的高低一看就看出来了。看到眼前两军截然不同的表现,作为军事大家,一眼便看出差距的司令员却是摇了摇头。

抛开两军的装备水平之间的差距不说,自己的部队反应速度,与在短时间之内组织防御的能力,相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无论是在事件发生之后的火力部署能力,还是就近防御的组织、阵地的选择,差距都很明显。

在杨震抵达挺进军司令部所在地之后,在自己那个警卫团长和政委的要求之下,除了司令部所在的院子周边由抗联部队担任部分警戒任务之外,整个村子的警卫还是由自己的警卫团负责。可以说除了杨震的那个贴身警卫排之外,他们其余的部队基本是在休整之中。

但是枪响之后,他们正处于放松状态的部队反应速度,却是比自己那个实际上一直处在实战状态警卫团,反应的速度更快,而且在部署上更合理。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不仅用火力控制住了所有进村的通道,而且快速的针对日伪军的进攻方向,做好了反击的准备。一旦日伪军真的突入村子,将会遭受到他们装甲车上的火炮与机枪联合打击。

要知道这个步兵连可只是抗联的一个普通的步兵连,而非受过专业训练的警卫部队。但能在如此短的时间之内,做出如此快速的反应,可见抗联实际训练水平之高。挺进军虽说是抽调两大战略区主力组成,但任何一个连队也做不到这种水平来。

即便是日军的精锐师团的步兵中队与他们相比,反应速度也达不到他们的这个程度。单从他们的反应速度来看,他们能在敌情那么严峻的东北,在短短几年折腾出这么大的动静来,不是没有道理的。

新式手枪引起的感叹

当然两军武器装备上的差别,也是表现各自不同的原因之一。武器的性能不同,在战场上的考虑也是不同的。挺进军警卫团没有抗联那样的武器装备,没有狙击步枪,没有装甲车,所以在战场上的战术考虑也不能一样。自己没有人家的那些精良装备,只能按照自己的装备来。

作为军事大家的他,早在杨震所行人员一到他就一眼就看了出来。不算杨震带来的那个步兵连,装备的清一色与他们为挺进军运送粮食相同的性能很优良的什么自动步枪,以及各种机枪之外。单就他身边的警卫排,就是每人身上都是长短两样武器。

对于他们那种外形古怪,枪身下插着弹匣,早在前年抗联的政委去延安时候,就见过的自动火器不稀奇之外。最让他感兴趣的是这个警卫排,还装备了两支苏制狙击步枪。以及他们每个班都一支枪,枪身下挂着的一种奇怪的,不知道有什么用处的口径很大的武器。

虽然不知道这东西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但是除了武器,这位见多识广的老帅很清楚,没有人会在自己的枪身下面挂这么一大堆口径不小的家伙。那样不仅是对武器的损伤,而且也会增加出枪的困难。这种东西能在杨震贴身警卫排之中出现,不仅是一种武器,而是还很有可能是威力极强的武器。

对于杨震贴身警卫排装备的这种步枪,这位老帅在到延安开会的时候,已经见识过一回不算陌生。但对于上次李延平去延安时候,因为正值日军对晋察冀军区进行大扫荡,而没有能脱离开岗位而没有去延安开会的政委来说,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外形古怪的武器。

除了这种武器之外,这个警卫排每人在腿上,或是胸口上,或是腋下他们所谓的战术背心上还绑着一支手枪。虽说手枪所在的位置不是正规的佩戴方式,但作为老兵出身的他,还是一眼就可以看出这些手枪如果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之内出枪。

虽说这种手枪的佩戴方式,他已经是第二回见到在抗联部队身上见到。但每次见后,总是感觉到奇怪。相对于政委对他们手枪佩戴方式的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