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抗日之我为战神 第361节(3 / 6)

加入书签

岭以西地区,是蒙古族在东北的主要聚居地区,这民族工作更是千头万绪。能不能选拔一批优秀而且适应能力强干部到那里工作,直接关系的这片新根据地的稳定。

尤其在某些方面眼下明着来是不敢了,但暗中捣鬼是绝对不会少的。杨震可是知道一直到后世,这个所谓的蒙古人民共和国明着不敢,但是暗中却一直都在找着中国的麻烦。只是由于多方面原因,尤其在内蒙地区的汉人数量,远远超过外蒙。所谓的蒙独势力在内蒙古一直没有搞起来而已……

不过新疆地区,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可是被他们配合苏联人折腾的很厉害。所谓的蒙古人民军的军事顾问,在某些势力之中很是不在少数。所以选派得力干部到大兴安岭以西的新区工作,已经成了当务之急。

这和苏联人磨牙,谁知道多长时间才能搞定他们。这次虽说是苏联人着急,进度应该能快一些。但自己新根据地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稳定住,更是抗联的重中之重。这事情可是耽搁不得的。所以对于李延平的拒绝,杨震倒也没有在意。

而在他的身后看着杨震走时,后脑勺隐隐出现的白发,李延平摇了摇头。如今的抗联能从当初各自为战的三路军相加到一起,也不过粮弹两缺,被日军围剿的只能隐蔽在深山老林中苦苦支撑的三两千人。

发展到眼下几十万大军,飞机、重炮、坦克齐全,还拥有了几座大城市的这么一片的根据地的规模。别人认为他是好运气,一出山就捡了一个大洋落。又与苏联只有一江之隔,苏联人这好东西可没有少给。在很多人眼中发展起来正常,发展不起来才不正常。

又有谁知道,这其中渗透了这个年轻人多少的心血。自己没有能力生产,单靠缴获的日军储备物资,又能维持多少时间?抗联如今能有眼下的规模,傻子都知道单靠缴获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的确,抗联能走到今天,苏联人的援助功不可没。可这苏联人给的那些装备中每一支步枪、每一门火炮、每一辆坦克,有哪一样是白给的?这世界上没有白得的午餐,甚至每一粒子弹都是与苏联人经过无数遍的反复勾心斗角后才换来的?

而北满的实际情况,又与关内的各大根据地无法相比。地广人稀不说,论起群众基础远远无法与关内相比。日军的统治,也要比关内严密的多。原本就不多的基层组织,在关东军以及伪组织的破坏之下,更是已经残缺不全,甚至大部分的地区还是一片的空白。

部队能在这种险恶的大环境之下,发展壮大到如此的地步,打下这么广大的一片天地,作为领头人杨震付出的心血无疑是巨大的。自己已经三十八岁,在这个岁数上有白头发不稀奇。可杨震今年才二十八岁不到,却已经是半头白发。而那半头白发,究竟是为什么白的,全军上下没有一个人不知道。

这次去与苏联人谈判,杨震虽然表面上说的很轻松,是去敲竹杠。但李延平知道,这一去恐怕又是一番勾心斗角。与苏联人打过多少次交道的李延平知道,这帮家伙可是相当的难以搞定。

而且杨震这次又是狮子大开口,一张嘴就要人家储备在外蒙的几乎所有装备。恐怕没有大半天,甚至一整天或是数天的讨价还价时间是根本就解决不了的。就算苏联人再心急,但是李延平对于杨震的想法也并不是太看好。

拿这些蒙古军队的战俘,去换那么一大笔的装备。苏联人又不是傻子,哪能轻易的上套?想要吃到他们给的午餐,不付出相当的代价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是让李延平没有想到的是,这次杨震去时间没有多长就回来了。

杨震进屋的时候,李延平看了看表,这次谈判的时间连同前边两个人扯会淡的时间相加,也不到一个小时。从杨震的脸上的表情上来看,应该是解决了问题。这次谈判居然这么顺利,可是大出李延平的预料。

看着神色有些兴奋的杨震,李延平笑道:“一号,不会是苏联人对你的条件都答应了吧?这些苏联人,什么时候这么大方了?之前我们跟他们交涉的时候,都恨不得算到骨头里面去了。一向都是只占便宜不吃亏的主。今天答应的这么痛快,可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

听到李延平的调侃,杨震倒也爽快的道:“要说都答应了,这不可能。正像是你说的,这些苏联人可是很会算计的,对于让他们大出血的事情,可是轻易不会点头的。不过虽然没有全部达成,倒也弄来了不少的好东西。”

“这两个家伙估计来的时候,从莫斯科那里得到什么指示了。虽说有些不心甘情愿,但也总算敲出来不少的东西。由驻蒙苏军在一个星期之内提供给我们两千万发七点六二毫米一九零八式莫辛纳干步枪弹,七百万发十二点五毫米高射机枪子弹,二百五十公斤、一百公斤和五十公斤高爆炸弹各一万枚,作为此次蒙古军队入侵给我们带来损失的补偿。”

“有了这批弹药,我们这两种弹药的生产与储备可以轻松一些。至少生产上的压力,没有那么大了。也可以节省很大的一部分原材料,做其他的事情。尤其是航空高爆炸弹,可是我们眼下最急需的。”

“至于其他的,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