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柒六章 中央装备实验教导团(3 / 3)

加入书签

除了发出自己的报告书之外,还联络了赏识他的老长官陈诚。两人和老蒋三人同是浙江老乡,林蔚虽然不是黄埔毕业,却是陆大四期,也算和老蒋爱用的四个条件「黄、浙、陆、一」(黄埔嫡系、浙江人、陆大毕业、北伐第一军出身)其中的两项沾上边。他的推荐人虽然是陈仪,但曾在时任警备司令的陈诚麾下担任警备第一师参谋长,之后即同时深受老蒋和陈诚的青睞。

他把装备所的困境和整合东北军的目的用密电电文告诉陈诚(当然还是王绍屏编的那套),并请求陈诚指示。陈诚很满意这个曾经当过自己部属的态度,加上两人本来就多有往来,于是他一边回信指导林蔚,一边思考着怎么面对委员长的諮询。

老实讲,他对留洋军官、东北军、西北军这些杂牌去接受新装备试验和摸索新战术是很赞成的。因为这些工作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眾所皆知,无论是飞机、大砲、坦克、军舰…,新的发明本身多少都伴随着风险。一般来说新装备通常会因为稳定性不够,而导致危险性升高,事故往往会比较多;加上实验新战术更会使未知的风险加大。例如当年北伐军演练步砲协同作战,步兵踩着砲击点,紧跟着砲弹推进。当时光是实弹演习就死多少人啊?让这些非黄埔、陆大嫡系的杂牌,先试验好武器性能,摸索出有效战法,嫡系再来接收这些成果,那不是轻松许多。

在他来看,一个研究武器的商人,是能有多厉害,军事造诣能有多高?如果真是这么厉害,他干嘛到处求爷爷告奶奶的要人呢?自己不会招兵训练吗?(其实这就是王绍屏保持低调的高招。)

陈诚认为,等正式编制内的嫡系部队要换装的时候,再把这些杂牌中表现较好的,从临时的编制里抽调出来补充道嫡系部队即可。像这什么中央航空教导团这种听起来很临时编制的名称就很好。非军队正式编制,只是临时编组。到时候新装备性能、新战术技巧摸索完毕,正式要在中央军推广时,就能以教官的名义,从上到下,在这些临时编组里挑选优秀人才,然后再慢慢併到正规编制的部队里,这样就能让接收稳定高、性能可靠的新装备的嫡系部队快速成长!牺牲杂牌,成就中央军,不就是委员长的一贯做法?

至于临时编制,那有什么好怕的,一句话就裁编了。何况平时又不用付薪餉,真是一举多得。这叫藏兵于装备所教导团!对!就用这句话来说服委员长。

就这样,即便杨永泰的报告还没回来。一早的会议里,在新政学系、未来土木系的领袖护航下;加上派陈立夫打算藉此安插人马进入王绍屏的团队里,不仅不反对,还大力帮忙说好话;力行社(就是復兴社)的干部搞不清楚状况,看到其他人纷纷赞成,就表示没有意见。

最后陈诚藏兵于装备所的说法,完全打消了委员长的疑虑,终于允许三军装备所设立装备试验教导团,把空白又空头支的票开出来。并发电要张学良、沉鸿烈、韩復榘必须与王绍屏积极地通力合作。但给王绍屏的命令,却又要他审慎评估自身实力与对方状况,自行决定何者何时能接受整编换装。

这一连串在眾人间相互矛盾的命令,当然是有意为之。目的是希望挑起地方势力间彼此竞争换装的态势,并把应付他们贪得无厌索求的烫手山芋丢给王绍屏,让他去头痛。

毕竟资源有限,分配必定不均,给了某就得罪彼。整编之后,王绍屏还得和这些地方势力争夺部队控制权。这就是陈辞修(诚)给委员长最后献上的现代版「二桃杀三士」,让中央继续隔山观虎斗。

会后,委员长这才接到杨永泰的密电。他看完后第一句话就打趣地说着:「娘西皮,这个小商人,怎么跟谁都合得来?连美国新总统都勾搭上啦?不过这也是对国家有好处。」之后就发电给杨永泰,让他通知王绍屏不用来南京,直接护送美国特使回国。

对于杨永泰密电中,将林蔚能深思熟虑地维护中央尊严、及委员长他自己的名誉,大加讚赏;即另外再去电给林蔚。让他代理钱大钧航空主任一职,并全权监控山东情势,随时报告近况。至此,委员长除了同意陈立夫安插人马外,已经完全打消另外派人取代林蔚的想法,全心全意投入新的江西剿共大业之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