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75节(2 / 2)

加入书签

跟随皇太极征战,也见识过不少明军,袁崇焕的锦宁军,祖吴两家的蓟镇军,远道而来的浙军、川军,甚至于卢象升的天雄军。

但像眼前这样,面对清军二三十步内攒射,依旧毫无动摇的存在,也就只有当初的天雄军精锐可以匹敌。

“放!”

终于,两军相距只有二十步时,一波火铳齐射,瞬间让整个战场烟雾升腾,原本上千清军气势汹汹的喧嚷人潮,突然一滞,最前排的过百人死伤扑地无数。

哀嚎声响彻战场。

“上刺刀!整队推进!”

后排火铳手立即把腰间铳剑通入枪口,固定完成后,密集集队。

不同于之前其他光复军诸部刺刀冲锋那般,直接向敌群冲刺。

全身着甲的铁人军将士,只是依旧保持紧密队形,一步步缓慢向前推进。

丈余长矛和六尺多的朴刀,面朝敌军横立。

大盾顶在最前面,变成一个严密的钢铁方阵。

阿哈尼堪手里并没有太多骑兵,满打满算,除了四百精锐外,就只有五百多从各地堡寨里征集到的丁壮骑手。

一千多步卒从正面冲撞明军方阵,两翼各两百骑手,从外围放箭,想等待步军交战,扰乱明军队列后突入。

但铁人军方阵却完全不给对方机会,火铳手聚集在两侧向骑兵方向以火铳轮射。

令两侧的清军骑手完全无法靠近到五十步以内,再加上这些骑手本来就只是盛京周围临时征募的带马丁壮,和八旗精锐完全无法比,骑射本领还没有那般可以在相等距离内,压着火绳枪打的本领。

“杀!”

缓过劲来的清军步卒大队继续涌来,举着各色兵器,虽说从个人勇悍而言,这些出身白山黑水的游猎民族们并不差,但毕竟没有接受过军旅训练,组织度不强。

各色奇怪的服装,甩着脑后小辫,比较讽刺的是,虽说入关后,满清强制关内各族百姓剃发易服,其中剃发的标准是“金钱鼠尾”,但事实上,满洲人自己往往是不留这么细辫子的。

后来的康熙、雍正等人,甚至都还蓄发,只是扎成辫子而已,大概满洲人自己也知道这玩意丑。

“蓬!”

盾牌和人潮碰撞在一起,爆发出阵阵喊杀,伸出丈余,锋刃淋漓的长矛、朴刀,刺入只穿有简陋皮甲的清军丁壮身体内。

“噗呲”

刺耳的入肉声和嚎叫传出,明军钢铁方阵毫不受影响地不断一步步朝前移动,如同一块烧红的烙铁放在冰雪之上,瞬间将对方融化成零散的液体。

“掌雷!”

明军后排军官一声令下,十数枚黑乎乎的物体越过十余步距离,滚入敌群,冒出“呲呲”响声。

辽东地区这些留守的满清丁壮,由于多尔衮多次广泛征召兵员,剩下的素质实在不高,大多缺乏实战经验,还没反应过来。

“轰隆!”

电光火石间,数百清兵惊慌失措,轰然爆炸声中,倾倒一片,四处飞驰的破片,扎进肢体之中,带起一片腥风血雨。

浓烟升腾,巨大的火光中,由竹筒制成的掌雷,不仅更加轻便,而且其中还掺杂有不少兵工公司工厂里用余的铁屑、铁片,造成破片伤害。

如果何洛会在这里的话,就会发现,此时的明军掌雷,怎么比之前在军山湖之战遇到的威力大多了。

自从明军的火器化进程不断增大后,如何提高火药的威力,也成为了武备局的重要科研项目。

最后还是宋士意带着一众高级工匠,尝试了不少配方后,找到了关键。

白糖

这还是一名江西的野道士,在几个府县内拿些杂技招摇撞骗,骗了不少钱财。

靠的就是些什么“伏火术”、“炎龙术”之类剧烈爆炸。

结果被一名因病回老家休假的武备局官员看见了,眼睛大放异彩,直接联系本地的锦衣卫百户,把人给逮了,差点没把那野道士吓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经过一番审问,这厮被强行逮进了兵工公司,最后才研究出来,关键就在于白糖。

白糖作为有机物,在传统火药中掺入后,尤其是火药中的硝粉(硝酸钾)和白糖相作用,就能形成初级炸药。

宋士意经过多次试验后,得出两者以1:2的比例掺杂后,威力最大。

这种炸药无法作为发射药使用,但可以装填进掌雷里面,配以大量碎片,增加杀伤。

(大家过年放炮仗可以试试,将白砂糖按照一比二的比例掺入黑火药,如果是硝酸铵就更刑了,效果非常莱斯)

这还是新式炸药第一次投入实战,这时候炸药配方还是机密,一直没有广泛装备,直到海军北上之前,兵工公司才调运了一批给陈举和刘国轩的铁人军。

巨大的一连串爆炸声,让阵中的士卒都有些耳鸣,清军步卒更是直接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