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860节(2 / 3)

加入书签

三司会考本身就只是科举的补充,两者之间主次不能调换,否则便立时天下大乱。因而三司会考所录人数不能增多,可大部分人都是想要做官的。由于难以出头,势必导致读书人对院校的热情消减,从朝廷的角度而言,这于科学发展不利。”

说起来,他自己不就是这其中的一员吗?

老三点头,“所以在科举中置科学这一章,便是增出一条出路。”

“属下还猜测,皇上更加舍不得这些人才,所以想要让他们通过科举一途进入官场。”

也有道理。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

“。哪天想到什么,便开办什么。”此人手指虚点,说的似乎又几分洞见,

“其实这也是需求不足的背后因由所在。若是按需办学,便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这里面是有文章的,属下在想,皇上此番改制应当不是终点,而只是,毕竟只要意识到这个问题,便会知道只是科举增项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还要从更高大角度去规划。”

“如何规划?”

“首先要理顺科举和院校的关系,属下以为要进行统一。依照皇上目前的做法也是如此。从今往后,从一个小娃娃呱呱坠地开始,他又要接受儒学教育,也要接受科学教育……”

……

……

因为裕亲王禀告科学院有重大成果,所以皇帝出宫,而且还带了皇子与主要大臣。

三皇子载垚紧跟着天子,在边上说:“父皇既然已经将科学增设在科举当中,那么科举一制和三司会考便没有明显的区别了。”

“你的意思是将两者合二为一?”

载垚点头,“确该如此。这次改制以后,为了学习科学,大部分人就会涌进各类院校,府学、县学也需增加这样的先生,那么多人有了生计,学院便不会衰败。”

朱厚照赞赏般的点点头,至少这家伙抓住了其中一个深层次的考虑,

“庆亲王还是肯动脑子的。”

皇帝夸奖一句,身边人不少人也跟着拍了一些马屁,载垚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但还是谦虚说:“这都是父皇教导有方。”

朱厚照则边走边说:“朕一直说过,大明的发展永无止境,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如果我们自己都人自己自己登上了顶峰,那么再往前走就是由盛转衰啊,所以当朝者要始终思考如何才能更好。不知你们是怎么想的,但朕还觉得有不足之处。

譬如说,睿亲王与朕讲大明的在编之户数量不断增长,在以往的观念之中,人丁滋生此为盛世之相,确实不错。可接下来呢?是盛世了,然后呢?朕应该带着这句颂圣之语安坐于龙椅之上了吗?”

老五上前,“请父皇赐教。”

“只需看这些年的大明就该明白,国力或者说财富来源之一便是产业,产业的源头是什么?”朱厚照强调了一下,“是专才!专于某一道或某一产业的人才。虽说有很多影响因素,但根本上还是专才,有专才所以做得出水泥,有专才所以能改良织机,有专才所以能造出更新式的战船。朕敢断言,若大明还想如这三十年一般再来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关键就在专才之身。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专才。问题如何做?”

庆亲王在府里有过这番讨论,此时心中有了底气,说:“父皇,儿臣以为是要大力兴办私塾,现在的县学、府学仍然不够,要让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开始,便既学儒学,也学科学。如此,他们当中的佼佼者,便可为父皇所用,为朝廷所用。”

朱厚照略感意外,老三竟也看透,确实不易。

庆亲王是觉得皇帝此次不惜推翻首揆也要进行改制,那就说明这不是一个小事,因此后面还会跟着一系列的动作。

不错,

朱厚照想要各个府学、县学当中插入科学的教育内容,这怎么做到?就是考试考这一科,你学不学?

他还要国库投入更多以建立私塾,同时让更多的孩子进入私塾。

此外,还要与科举制度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县里开始,一级一级的往上考,考上了就进入上一级学校,最终进入这些高校。

实际上就是套上现代教育体系的外壳。

这样一来,大明就在成体系的教育自己的百姓。

如果这一点再能完成,那实在是不敢想象,因为全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都是充斥着文盲,包括大明现在也是。

至于学而优则仕,这种观念实在很难改变,官本位是刻在骨子里的,孩子们结业以后就是要做官,就是不去企业或者其他领域,这就交给每个个人自己去选择吧。

生活会把一部分逼向企业的。

也只有不断的吸收这些知识水平较高的人才,产业才能进一步发展。

这就是朱厚照此次要动的地方,相比于税法当中的一些或大或小的缺陷,他自信这件事更加重要。

载壡也跟上讲,“父皇,儿臣觉得是不是这样,将来从中央到地方的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