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一章 印象沙特阿拉伯(9 / 16)

加入书签

离4000千米。

有了源源不断的淡水,沙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得到改善。如今,沙特的自来水非常便宜,每吨以人民币计仅22元,如此水价在各国家中也属少见。尽管沙特严重缺乏水资源,沙特每人每天耗水量却高达491升,可见如今的沙特人对于淡水的使用已经不再是问题。

发达的现代经济

石油给沙特带来了巨额财富,但沙特人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深知,地下资源总有采掘到尽头的一天。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石油收入来带动相关经济的发展,才是沙特最正确的选择。农工商多种经济的新发展,使沙特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石油带动的经济之路

阿拉伯人是最善于经商的民族,从古至今都非常精明。沙特人也不例外,他们并不耽于石油带来的财富享受,而是在发现石油之时,就制订出以石油经济带动农工商的庞大经济发展计划。首屈一指的石油工业和淡化水工业前已有述,在此不再赘述。在这些财富的带动下,沙特政府实行经济多样化政策,逐步改变单纯依赖石油收入的状况,建立现代化、多样化的国民经济体系。

通往利雅得的高速公路

虽说石油收入使沙特阿拉伯从传统的、落后的农牧业经济迅速向以石油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转变,但沙特政府依然鼓励发展农业、渔业和畜牧业,积极吸引外资,保护民族经济。沙特曾经是一个半游牧、半农业的国家,从事游牧的贝都因人约占39万,他们在广大的草原沙漠上,饲养着单峰骆驼、绵羊、山羊和马。单峰骆驼最适于骑乘,它载重能力较差,但是能长途跋涉,每小时行走12千米,有“沙漠之舟”之称。沙特最著名的牲畜是阿拉伯马,它们以健美的体格以及坚忍、伶俐、忠诚等优良品质驰名世界,西方人将阿拉伯马作为良马的典范,尤其是内志地区出产的马最为名贵。

沙特农业集中在阿西尔地区和一些绿洲上,有约39万人在不到全国面积的百分之一的耕地上从事农业。20世纪70年代后,政府用石油换来的美元大量投入农业,积极开发水源,发展水利,使用机器生产。扩大了耕地面积,农产品已基本实现自给,小麦还大量出口,成为世界上第六大小麦出口国。农产品中有颗粒肥大、颜色鲜红的枣椰、芦粟(高粱的一种)、大麦、玉米及水稻等农作物。小麦种植较普遍,各地都有。水稻主要集中在胡富夫、哈萨等地。另外,沙特还种植苹果、葡萄、无花果和石榴等果树。蔬菜、奶制品等也不少。2005年12月,沙特王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行自由贸易与低关税的政策,其出口产品除石油及其副产品以外,枣椰、小麦、羊毛等也是重要的出口产品。

◎繁荣的工商业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前,沙特民族工业体系以一种原始作坊式的手工业为主。例如椰枣干化、面粉加工、屠宰、制作家具、编席子、皮革、陶器等作坊。自1963年后,沙特政府制订了民族工业发展计划,鼓励建立私营企业,大力兴办合资企业,对沙特资本参与25以上的企业减免税收。于是,一大批工厂在利雅得、达曼、吉达、麦加、胡富夫陆续成立,例如钢铁厂、水泥厂、火柴厂、榨油厂、椰枣加工厂、油漆厂、塑料厂等。后来发展到海水淡化业、食品加工业、建筑材料业、首饰加工业、钢铁、冶金、电力等门类。政府在首都利雅得、朱拜勒和延布等主要城市设立10个工业城区。至2000年,工业在沙特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例为511。第二年,凭借非石油私营企业的强劲增长(按可变价格计算增长6),沙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2,非石油工业增长93。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创造和增加了民众的就业机会。

值得一提的是,沙特的黄金加工十分发达。在阿拉伯国家,黄金需求量占全球的1/5,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黄金市场。沙特有70多家专业水平较高的黄金首饰加工厂、350多家手工作坊,每年加工黄金的数量高达260吨,遍布全国各地的珠宝店多达5000余家。在吉达、利雅得、麦加等繁荣地区,黄金加工厂和金店比比皆是。麦地那地区的马赫迪金矿和格西姆地区的德菲里亚特金矿是沙特主要的产金矿,其产量占沙特黄金总产量的10。

对沙特人而言,购买黄金不仅是最安全、最保险的投资手段,其佩戴的黄金饰品也是身份的象征。于是,他们购买黄金一般以大件成套的金首饰、金币及镏金枣椰树、金骆驼等黄金摆件为主,从而带动了沙特金饰市场的兴旺。

发达的海陆空交通

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曾经,沙特人也是骑着慢腾腾的骆驼、骡马之类,在烈日酷热之下,行走在望不到边的大沙漠上。如今,沙特已经建设起立体的海陆空交通。发达的交通运输,令沙特的石油、农工商业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

便捷发达的交通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在获得巨大财富之后,致力于交通基础建设就成为沙特政府投资的重要领域。沙特用于公路建设的投资从197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