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一章 哈萨克斯坦(3 / 12)

加入书签

萨克,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哈萨克制造业及轻工业的发展。此后,哈萨克经济开始全面复苏,国民文化素质教育得到广泛普及,教育程度不断提高。

1986年10月,在哈萨克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上,苏共中央任命俄罗斯人科尔宾担任哈萨克共和国党中央第一书记。这一决定引起哈萨克举国上下的强烈不满,爆发了震惊世界的“阿拉木图事件”。1989年,素有铁腕总统之称的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担任了哈共党中央第一书记。1990年4月,纳扎尔巴耶夫当选为哈国总统。同年10月25日,哈国发表《国家主权宣言》,宣布哈国“在本共和国内拥有至高无上的、独立的和全部的权力”。这一天被定为哈萨克斯坦的国庆日。

1991年12月26日,随着苏联的解体,改名为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哈萨克斯坦成为真正独立的主权国家。

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时期的少年先锋队营地活动

阿拉木图市共和国广场的独立纪念碑

饮食与传统服饰

自古以来,衣食丰足都是检验一个民族或国家是否安定的重要标准。比起建筑和风物,饮食和衣饰并不引人注目。不过,普通的衣食当中,往往隐藏着有趣的历史渊源,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来到哈萨克斯坦,游客在品尝日常美食和欣赏传统服饰的同时,会体味到浓浓的草原风情,感受到哈萨克斯坦人民的智慧和热情。

◎草原特色的饮食文化

哈萨克斯坦毗邻中国新疆,饮食习惯和新疆颇有类似之处,喜食肉类,少进蔬菜,奶产品十分丰富。哈萨克斯坦人大都来自草原民族,生性热情好客,对于远方来客,无论交情深浅,总是极尽所能地热情招待。

羊肉是哈萨克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主菜之一。宴客时,主人往往会将羊头摆在筵席的首要位置,表示自己对客人的重视。开宴时,若客人将自己盘中的羊肉奉请给女主人,会大大增添席上的欢乐气氛。原来,在哈萨克斯坦人的习俗中,这样的行为代表了客人对主人的尊重。在席上,除了奶皮子、奶疙瘩、奶茶等各种奶制品外,还会见到一种特殊的食品——金特。金特的做法很考究,用鲜嫩的幼年牲畜肉拌以奶油为馅,裹入滑润筋道的马肠内,再以高汤烹煮。出锅后的金特外表油亮润泽,奶香肉香四溢,一口咬下,别有一番鲜美滋味。如果运气好的话,在哈萨克部分地区,还会享受到“全马宴”的礼遇。不过,纤维粗糙、略带腥味的口感,使初尝马肉的人往往难以接受。

牧羊人和他的牧羊犬

哈萨克人对蔬菜的加工很简单。菜品以黄瓜、茄子、西葫芦、洋葱头、卷心菜为主,烹调时放入大量胡椒和番茄酱,口味厚重,咸、酸、辣、甜俱全。品尝完肉类和蔬菜,好客的主人会为每位客人端上一碗“纳仁”。热腾腾的瓷碗内,新鲜羊肉粒铺在香滑的手擀面条之上,汤头醇厚,味道鲜美,是哈萨克人待客的佳品。

哈萨克的面食颇具特色。除熟知的馕饼之外,一道名为“萨姆沙”的面点也十分美味。面饼通常为三角形状,外皮金黄酥脆,馅由肉末洋葱制成,有时还会加入豌豆、马铃薯调味,一口咬下,齿颊留香,让吃客们百尝不厌。

◎颇具差异的男女服饰

古代的哈萨克人过着四处流浪的游牧生活,所穿服饰大都“就地取材”,用牲畜皮毛制成。在日常生活中,由于男女分工不同,所穿的服饰差别也很大。男子服饰宽大朴素,便于骑马放牧,颜色多为蓝、金、白三色搭配,在一望无际的碧绿草原上分外醒目。男子服饰虽然简朴,配饰却分外抢眼。几乎每位草原男儿都扎有一条华丽亮眼的腰带。烈日下,腰带上镶嵌的各色宝石熠熠生辉。在它的映衬下,原本式样简单的大裆裤、毛坎肩顿时变得华贵起来。

哈萨克女子服饰以长裙为主,但样式、颜色、图案、配饰千差万别,花样百出。单看女式帽子一例,样式之多就已让人目不暇接。未出嫁的姑娘们可选择的帽子很多。最简单的帽子是一种名叫“特特尔”的四方头巾,正中央绣有花卉图案,四角折成层层皱褶。头巾被少女的巧手扎于乌黑秀发间,格外俏皮可爱。“塔克亚”的样式最为复杂。这种帽子呈斗形,用绣着鲜艳颜色花朵的彩色绸缎作为帽面,缀有各色珠子。走动时,珠子及插在帽顶的猫头鹰羽毛轻轻颤动,更显得哈萨克少女步态婀娜,摇曳多姿。

待到女子出嫁时,家人会为她戴上一顶高高的尖顶毡帽(名为“沙吾克烈”)。毡帽装饰极尽华丽,帽面用绣有繁复花纹的丝绒或绸缎包裹,以金银饰品或珠宝装饰帽身。在毡帽前沿,缀有条条串珠,新娘妆饰精美的容颜在珠帘下若隐若现,更增添一份神秘的美丽。这份美丽并非仅在新婚当日昙花一现。在新娘婚后一年,日日都需佩戴美丽的“沙吾克烈”,向人昭示自己新嫁娘的身份。婚后一年以上的女子,开始佩戴直垂到腰际的头巾,头巾上绣有各种图案。而年龄较大或生育子女较多的女子,佩戴的头巾不再讲究色彩和图案,有的干脆只戴净面的白色头巾。

◎独具魅力的配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