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01 别太把自己当回事(2 / 6)

加入书签

,对许多功未成、名未就的人来说,回家这件事变得异常沉重,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候。

衣锦还乡的观念自古有之,这个典故出自《史记》。

项羽带兵杀进咸阳,杀掉秦王子婴,火烧阿房宫,还掠夺了无数金银财宝。有谋事借机向他进言,劝他在关中建都,成就霸业。项羽却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意思是:如今我飞黄腾达了,如果不回老家去,就像大晚上穿着锦绣华服,没人看见一样,那有什么意思?

这就是成语“锦衣夜行”的由来,此后,人们逐渐有了衣锦还乡的说法。

在楚汉相争最为关键的时刻,项羽一心想着衣锦还乡,在江东父老面前展示自己的成功。他这一走,无疑给了刘邦一个大好的机会。后来,在垓下之战中,项羽中了韩信设下的十面埋伏之计,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于是,他带着手下将士躲避追兵,来到了乌江边。江边有条小船,船夫是乌江亭长,亭长劝项羽坐船过江,回江东重整旗鼓,东山再起。可项羽却说:“想当初,我带领八千江东将士一路杀进咸阳城,如今兵败,我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说罢,他拔出剑来,自刎于江边。

在春风得意时,项羽只想着回江东去向父老乡亲炫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在遭遇挫折时,他又不肯过江东去,争取卷土重来。因为太爱面子,他不仅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大好机会,最后连命都丢了,这样的人能算是英雄吗?

外出打拼为的是改善自己的生活,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过年回家走亲访友,按照习俗和礼数,多少得买点儿礼物,发发红包。手头宽裕的话,就多拿点儿,要是条件有限,量力而行就是了。可有些人偏偏死要面子,明明没多少钱,还硬要装阔。

池某和温某是同乡,两个人同在外地打工,他们的工资不多,每个月大概五六千元,除去生活费用基本所剩无几。临近春节,他们领完了薪水和奖金,准备一起回家。

池某花了一千多元钱,买了一些当地的特产,准备带回老家。可温某说:“大过年的,好不容易回家一次,就带这么点儿东西哪行呢?”池某说:“出来快一年了,一直没有积蓄,这次发了年终奖,终于能存点儿钱了。家里人都知道我的状况,不会挑理的,要是以后赚得多了,再多表示表示不就行了?”温某说:“自家人倒好说,关键是别人怎么看呢?大伙儿都知道咱们在大城市闯荡,不阔气点,人家背后不一定怎么议论呢!我可丢不起那人。”

就这样,温某花了3000多元钱,置办了一大堆年货。因为东西太多,坐车不方便,他干脆一狠心,又花了3000元钱租了一辆小轿车。正月里到各个亲戚家里拜年,光是发红包一项,他就用去了5000元。结果年后回城的时候,温某只剩下几百元钱了,但还有将近一个月才发工资,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

面子和虚荣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含义是一样的。“打肿脸充胖子”这句俗语既犀利又深刻,对面子、虚荣的讽刺和比喻可谓入木三分。温某和池某赚得不多,还是没积蓄的“月光族”,所以池某想存点儿钱,不买太多礼品,这样做很务实,也很理性。可温某明明能力不济,却贪图虚荣,非得打肿脸充胖子,买的东西不能比别人少,给红包时也不能落在别人后头。人前装阔,背后却要勒紧裤腰带过日子,这是何苦呢?

还有些人被称为“恐归族”,他们觉得自己混得不好,比不上别人,为了避免自尊心受伤,干脆连家都不回了。

“80后”小伙子刘某就是一个“恐归族”。他是湛江人,大学毕业以后在北京工作,还没女朋友。前些年过年回家,亲戚总问他:买房了吗?买车了吗?有对象了吗?怎么还不抓紧呢?

参加同学聚会时,大家聊起各自的近况,免不了互相攀比。上学时,他成绩不错,可北漂多年,至今还是没房、没车、没存款,而那些曾经不学无术的同学却混得风生水起,小有成就,相比之下,他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从那以后,他就发誓,除非混出个样子来,否则再也不想回去了。

亲戚的询问都是出于关心,同学聚在一起聊聊各自的近况,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没必要拿自己和别人比较。每个人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很多事并没有可比性。再说,不管你比别人好还是比别人差,你的状况都不会因为比较而改变。

过年回家不为别的,是要看望父母亲人,一家团聚。父母等了那么长时间,不就是希望过年时一家人能坐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吗?如果你不回去,当除夕的鞭炮声响起,各家各户都是欢声笑语的,而你的父母却在为你牵肠挂肚,你忍心吗?这时候的你孤身在外,心里就真的轻松吗?许多父母都说,最希望看到的就是孩子平安健康,其他都是次要的。既然如此,何必非要“衣锦”才能还乡呢?

◎ “好马不吃回头草”是假智慧

中国人的谚语很多,其中有一句叫“好马不吃回头草”,大概意思是说,一群马在草原上吃草,那些一直向前边走边吃的马才是好马,反过来说,那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