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27节(2 / 3)

加入书签

他身上会有吗?如果没有,那他真的不可能是自己小舅舅了。

“疤痕?”孔令生脸色惊讶,“你小舅舅的疤痕在什么位置?”

这怎么可能,她小舅舅怎么可能有伤疤?难道又是巧合,巧合到现在,孔令生也无法说服自己了。

姜安宁心里升起希望,“我妈说在后腰往下的位置,大概有巴掌长。”

在后腰往下一点巴掌长的伤痕?这不是和他的伤痕一模一样吗?难道他真是她小舅舅?可他的记忆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努力去想,却觉得头疼欲裂,他以为的那些记忆仿佛被蒙上了一层白雾,与奇怪的情景交织在一起。

姜安宁见他脸色苍白,担忧道:“孔同志,我送您去卫生站。”

“没事,我休息下。老毛病犯了。”

“那你等等我,我去帮您找张椅子。”

姜安宁四处张望,见不远处的屋子外面正好有一张空椅子,连忙过去拎过来。

“来,快坐下。”

“谢谢你。”孔令生缓了好一会儿才觉得头不那么疼了,他虚弱地笑笑:“让你担心了。”

“真的不需要去卫生站看看吗?”这样子看起来不像没事的样子。

“老毛病了,我休息一下就行。”

见他坚持,姜安宁也没多说什么,他休息了一会儿,脸色确实好多了。

孔令生恢复后,想到刚才的事,解释道:“这件事太奇怪了,我需要一些时间来整理。”

姜安宁理解他的混乱。他需要一些时间来思考。她也有一些问题需要确认。

自己可能就是姜安宁的小舅舅这件事,对孔令生来说是很大的冲击,不是不想相认,而是对过去记忆可能是错误这个问题无法理解。

两人在外面等了一会儿了,等阿曼一出来,姜安宁便把要去见孔令生母亲的事说了,阿曼还有一会儿要忙,便留在研究所,等姜安宁回去的时候再来接她。

孔令生的母亲姓翁,是疍家人。

姜安宁之前听说过,疍家人大多属于汉族,不过他们没有田地,以舟为家,耕海为生。孔令生的母亲就是海沙岛土生土长的疍家人,现在在海沙岛东南部的海面上。

小刘开车载他们过去,因为路不太好走,花的时间稍微久一点。站在岸边望去,不远处的海面上遍布疍家人的小船。

因为她怀了孕,走海上木板不安全,孔令生特地让她在岸上等一等,等他摇船过来接她。

上了船,姜安宁好奇地四处打量,周围用木板或者竹竿绑成的井字的框架,有木屋就修在上面。

孔令生见她睁着大眼睛好奇打量,一边摇船一边介绍道:“这叫渔排,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时期,疍家人用渔排来捕鱼,也会在渔排上搭建木板修筑房屋。邻居家串门可以走木板或者像我们这样划小船。”

原来这就是疍家渔排,她以前看纪录片的时候扫过一眼,但是没有见过真正的渔排。

“你别看这些渔排很简陋,其实用处大着呢。等到了晚上才热闹,大家会用灯光吸引鱼群靠近渔排,在附近打窝,洒下渔网捕鱼。若是运气好遇到大鱼群,一网捞上来密密麻麻都是鱼,噼里啪啦在网里蹦跶。”

孔令生描述地太有画面感了,姜安宁脑海里不由自主地勾勒出鱼获满满的画面。

那样的感觉,真的好让人期待。

这里的疍家人都属于同一支的,彼此间都还算熟悉,多多少少都沾亲带故。见到孔令生都笑着打招呼,见到和他长得像的姜安宁都投来好奇的目光。

“阿生,这是你亲戚吗?长得可真不错,小姑娘,来来来,我是阿生的三舅奶,这条马鲛鱼是今天刚打上来的,你们拿回去吃。”

孔令生摇着船,笑着回道:“三舅奶,您这话说的,我家还能没有鱼吃。您的心意,我们心领了。我妈估计等急了,我们先走了。”

一路上大家看到她都非常热情,孔令生怕她不习惯,笑着道:“这些叔叔婶婶们都是看着我长大的了,看到你和我长的像,都很好奇。你别介意,他们这是稀罕你呢。”

“不会呢,他们都很可爱。”姜安宁一点也不介意,这些阿公阿婆这么热情,看的出来很喜欢她。

讨人喜欢是一件好事。

两人一路聊着天,瞧着倒是比方才刚知道疤痕线索时多了一丝放松和亲近。

孔令生家的屋子并没有修渔排上,只是直接住的船屋,是一艘木帆船,看起来和周围的船没什么两样,除了空间大一点外。

“阿妈,我们回来了。”孔令生朝船上喊了一声,扶着姜安宁踩上甲板,“小心脚下。”

“来了。”船屋里传来一道爽朗的女声,船屋的门帘被撩开,一个身材微胖的中年妇女走了出来,“这就是安宁吧,我来扶你。船有点晃,小心脚下。”

她就是孔令生的母亲翁梅。

翁梅大概一米六的个子,因为常年在船上劳作,肤色比常人要黑上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