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475章(1 / 2)

加入书签

唯一与之能抗衡的,就是另外一队年轻秀才。

也有七、八个人,虽说年纪长几岁,身上穿戴也不如春山书院这边的好,可都是浑身儒雅、潮气蓬勃的模样。

其中有一人,不时地望向沈瑞,目光中隐有晦涩。

沈瑞有所察觉,回望过去,认出那人那是县试时的前两场第一的那个考生,便点头致意。在剩下的南城书院秀才中也多看了两眼,那个姓王的山长弟子倒是并不在其中,应该是止步院试。

那人愣了一下,也颔首回礼。

何泰之见状,带了好奇问道:“那好像是南城书院的新秀才,瑞表哥认识

沈瑞点头道:“县试提堂时挨着不远……”

虽没有刻意留意,不过沈瑞对这个考生还真的很有印象。

童子试时县试第二,府试时第二,院试第二。

县城成绩出来时,沈瑞虽窃喜,也有些不自在,就是因为此人。

南城书院的学生都是平民子弟,功名对于他们来说甚为重要。要是县令按照考试惯例的话,这第一场的第一就应该取为“案首”,而不是选沈瑞。

沈瑞一场比一场用心,对于县试“案首”拿的并不心虚,不过想到第一场、第二场的第一名不是自己,多少会生出抢了旁人“第一”的感觉。

不过这种不自在,在府试结果出来时就没了。

因为府试成绩,依旧是沈瑞第一,那个人第二。

这说明那人的文章还是有不如沈瑞的地方,否则县令或许会因私心取了沈瑞为“案首”,府试时却是糊名的。这个人要是真的比沈瑞文章做得好,也不会被埋没。

等到院试结果出来,此人依旧是第二名时,沈瑞只能叹这个人运气不好了

要是没有沈瑞,这个人岂不是妥妥的“小三元”?

少一时,官署大门缓缓推开,出来几个青衣吏员,其中一人拿着卷抽,在门口唱名,新秀才依次进入学宫。

沈瑞排在第一位,随后就是那第二人,两人一前一后地进了官署。

官署院子里,放眼望去都是十人大圆桌,足摆了百十来桌。桌子上已经放了看碟与冷盘,还有两壶酒。

有人领着,引众人入座。院试榜单的前十人,就在第一排正中间的圆桌入座。

十人中,除了第二那个人,第九沈瑞也认识。正是春山书院丙字班的学生,与沈全关系不错,沈瑞也算相熟。只是两人座位隔得远,说话不便宜,便相视一笑,听旁人说话。

其中第三那人,二十五、六岁年纪,倒是个能说会道的,对着说都称“兄”,一番恭维。其中主要的对象,就是沈瑞这个“案首”与那个第二名。

沈瑞既打算入官学,座上众人若是籍贯在顺天府的说不得就要做同窗,便应答的十分客气谦逊。

他身量高,说话又沉着稳重,虽是“案首”却无清高倨傲之态,一时之间,桌上诸人倒是对他好感大增。

不过待叙了年齿,晓得他只有十四岁时,大家的笑容中就又添了些别的意味。

沈瑞只做未见,要是因他年幼就记恨,那委实没有必要。

说到底科举之路还是要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童子试不算什么,到了乡试的环节才是竞争惨烈。

约莫过了将一个时辰,千余名新秀才都入了场。

沈瑞回头眺望,在倒数第二桌找到何泰之。因距离太远,看的不真切,只因沈瑞知道他的名字,加上他身量小,才能辨别出与旁人不同来。

这也是何泰之过了院试,欣喜之余还难掩难过的缘故,那就是因名次实在太低了,离“孙山”不远……

有心无力(二)

学政官是三年一任,任期是乡试结束后到下一次乡试结束。

如此一来,今年的新秀才就是学政到任后取的第一批生员。对于“案首”沈瑞,既是学政自己取中的,自然也就有印象。

表面上看来,这人与沈家以及沈瑞是八竿子扯不上关系,实际上人在官场,处处是人脉,又哪里能真的毫无于系?

这人与已故前礼部主事王溥是同乡,还有些远亲,王溥是左春坊大学士杨廷和的同年,两人当年为杨家长子杨慎与王家长女王研定了娃娃亲。

只是京中知晓杨王两家渊源的并不多,只因王溥身体不好,当年考中进士入六部没几年就病故,妻子携儿女回了原籍。

学政取沈瑞为“案首”,确实有与杨家结一份渊源的用意。

要不然,院试红榜前十的文章,各有所长,沈瑞并不是一枝独秀。

学政虽有私心在,可也不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与沈瑞论私情,一副敦厚长者的模样,看着几个文吏为新生员簪花。

如今虽是夏末时节,繁花似锦,可簪花所用的并不是应时花卉,而是红色绢花。

由文吏举着红色托盘,新生员一人一支绢花,簪在儒巾一侧。

说是簪花宴,可更多的是仪试,桌子上的看碟与冷拼也是花色好看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