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507节(1 / 2)

加入书签

“那个好办,”王利民笑着应了一句,接过电话听筒去,笑呵呵跟对方打招呼“……想套兔子还不容易,手到擒来呀,如今各界各户忙着干活做买卖的,没几个舍得费那功夫了,地里的野兔子多得很,随便去地里走一走都能趟出来好几只,多的都快成灾了。”

听着电话,小秋也差不多猜到了,等王利民放下话筒挂了电话,也正式确定,吴爷爷吴奶奶也要来过年。

李希干妈工作忙,过年也无法请假,这一趟不能过来。吴海港送二老过来,顶多盘桓一两天,也得赶回京城——作为京畿卫戍部队,节假日往往是他们严阵以待、一级警备的时间,还有年节时互相拜望的礼尚往来也不能缺席,即便有心过几天闲散日子,暂时也无法实现。

宋家和王家都是热情好客的,一听说吴家老两口来过年,钟玉琴就笑着道:“后院的房子我们也都打扫的很干净,明儿一早起来,我就去把火生起来,把屋子烘上两天,被卧再晒晒,保管让老哥哥老嫂子满意。”

宋家的三进院子在两年前还了回来,经过一番修缮后,屋子内外都很整齐,各个房间的家具、布置简约不粗陋,透着些古朴气息。而且,三进院落,房间足够多,即便王利民和宋秀莲带着孩子都在这边一起住着,吴家二老过来,也还有正房安置。

吴家二老说是廿五下午到,于是宋胜书笑呵呵道:“明天下午到了,休息一晚,第二天廿六,正好是年关大集,比赶会还热闹的,到时候带老哥哥和老嫂子去看看,感受一下老百姓过年的热闹气氛。”

提起年关大集,小秋和小一辈的几个都高兴起来。

小秋问:“姥爷,咱们今年还扎棚子吗?”

年关大集这天,很受当地人重视,但凡在县城经商的商户,大多数都要在前一天晚上就去集上占地盘扎棚子,把自家经营的货物摆到棚子里去,第二天供来赶集的百姓购买。而商店却可以不营业,反正人们都去赶集,也没几个跑去逛商店的。

而且,扎棚子这件事还好像带着某种仪式性的东西,谁家扎的大棚够大够宽敞够气派,摆的商品数量多、品种够丰富……都是极长脸的,是经营有方、生意兴隆的表现,会受到四邻八乡的广泛夸赞称颂。当然,也预示着将来一年财运滚滚,生意亨通。

宋胜书满面红光道:“当然扎,我早就铺排好了,咱们今年扎步步登高棚,嘿嘿,多少年没人扎步步登高了,今年也让大家伙儿再热闹热闹,也让小一辈的长长见识。”

小秋他们还真是不明白,所谓的‘步步登高’棚子是怎么个规制,小冬小夏扒着姥姥姥爷问了好一会儿,一向宠孩子的二老这回却一直坚持不泄密,只说等扎起来看见就知道了。

第二天还有不少活儿,所以,尽管几个小的对射雕沉迷不已,但还是被强制地关了电视,撵回各自房间休息。

腊月廿五吃过早饭,钟玉琴和刘芳芳娘俩留在家里准备过年,小秋跟着秦戎准备着去市里接人,其他人不分老幼,一起去了兆丰园。这一天,所有员工都集中在分装车间,将一筐筐点心打包分装,装进篮子或者纸箱。包装点数之后,发给一个个来拉福利的单位。

过了两天,路面上的冰化了一些,车辆行驶起来打滑的可能大大降低,小秋跟着秦戎经过三个小时的跋涉,就到了市区。看看时间还早,小秋拉着秦戎去品尝鲁菜重要流派博山菜。

博山酥锅、博山春卷、硬炸排骨、金银豆腐箱、五香熏鱼、博山扣蛋包、呛蹄筋……做工讲究,口味香浓,回味悠长。

两个人要了三菜一汤,都有些吃不下,偏偏小秋还想念博山特色水饺,于是又要了三两,秦戎还笑她:“姥姥包的饺子够好吃了,怎么出来还特别要吃饺子?”

小秋笑嘻嘻摇头:“你待会儿就知道了,不一样。”

等饺子上桌,还真是让秦戎有些惊讶:博山的水饺与传统的水饺不太一样,看模样,更像是馄饨,只是馅料放的特别多,皮儿薄到透明,吃起来,比水饺更爽滑更软嫩,味道真是很棒。

两个人吃到撑,小秋又点了两份硬炸排骨,两份熏鱼和一大份酥锅,打包带上,这才驱车去火车站接人。

吴家二老和吴海港并吴爷爷的警卫员乘坐软卧到达车站,还没下车,吴海港就看到站台上的秦戎和小秋。

秦戎生的清雅俊逸,小秋生的灵动漂亮,站在一起真是如金童玉女,看着都觉得养眼。可吴海港看着这一双小儿女,心里却别有一番滋味儿:臭小子,你就想着出人头地才能更好地维护人家小姑娘,可再不尽快回来,小姑娘就成了人家的了。

接了人,小秋扶着吴奶奶,秦戎扶着吴爷爷,吴海港陪在一边,后边有两个人的警卫员拎着行李,一行人走下站台,就直接上了车。

这一天天气转暖,路上的雪又化了些,车子跑在路上轻快了许多,不到三个小时,就回到了县城。

众人相见,自然又是一番欣喜感动,寒暄往来。

王利民带着人在集市那边扎棚子,宋秀莲带人往棚子那边送货、摆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