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334节(1 / 2)

加入书签

看的日子正好是周日,成江和成河两个走读生周六都上半天,方便学生们回家。

他们哥俩提前商量好了,都请了半天假,成江周五赶上最后一趟班车到了县城,就在小秋姥爷家住一晚上,第二天一早,王利民开了拖拉机带着负责采买的人到县城来买东西,主要是王利民跟酒厂联络好的二百斤酒,其中一百斤散酒,一百斤是白干老酒。散酒是给年纪稍大些的客人准备的,这些人习惯喝温酒,散酒用提子装酒壶更方便。而白干酒则是给年轻人准备的,这些人喝酒不讲究,恨不能仰脖子往里灌,白干酒够劲儿,最受农村汉子喜欢。

拉上酒,转个弯儿正好将成江兄妹五个人一起接上,一道回家。宋胜书和钟玉琴老两个是亲家,则要到正日子才过去做客。

路上王利民还感慨一句:“你们这帮小子赶上好时候儿啦!”

成江成河两兄弟连忙追问这感慨有何而发,王利民也不避忌,说出来却有些让人失笑。

旧时候,农村里娶媳妇儿热闹得很,家景好的,为下人缘儿的,席面能摆上几十桌,八大碗十大碗十二大碗的流水席面儿,绡薄酥烂的肥肉片儿,吃在嘴里像面片儿,那个香……

结婚前一天,一溜儿土灶就盘好了,大小七口,还有个好听的名儿:七星灶。这一溜土灶很有讲究,乃是从灶口到烟囱,一个灶口比一个灶口小,第一个灶上的锅直径足有一米,是炖菜用的;第二个灶上的锅略小些,约么八十公分的样子,这口灶就是用来蒸馒头蒸菜用的;第四口锅又略小……最后两口灶的直径就只有二十公分了,这两口灶是烧水的,坐着两口大铜壶,以保持婚礼热水的供应。

大师傅很有范儿,一般都会带两个小徒弟,一个小徒弟负责切菜顺菜,一个小徒弟则只负责烧火。这会儿大部分村子还没通电呢,所以,大师傅们也很少有人用鼓风机,烧火都是用风箱,人力拉动鼓风助燃,拉起来呼哒哒呼哒哒响……很有节奏感。这活儿最累,哪怕是十冬腊月,烧火的小徒弟也不用穿棉袄,只穿一件夹衣,拉一会儿风箱,就热得浑身冒汗,夹衣就湿透了!

还有唢呐手锣鼓手,甚至请一台大戏咿咿呀呀唱上三天,四邻八村的人都跟着好好热闹一回!

说了,这是旧时候,等到了王利军王利民哥俩娶亲时,家境艰难不说,这些旧习俗也不让讲究了,结婚就是做一身新衣裳两床新被,赶着牛车接了新人进门……别说唱大戏、垒七星灶了,连桌席面都没有。

如今,虽说还没有请大戏的,唢呐匠子却请了两个,早上王利民没出门,那两人已经到了,就等着主家管一顿热乎乎的饱饭……等他们叔侄们回家,家里大概早就是唢呐声声,喜气盈门了。

七星灶也垒起来了,就在王利军的老院子里,到时候,席面摆在成海和王利军两个新院子里,那两边地方敞亮,屋里屋外能摆十几张桌子。

成江向来不多话,成海却是个爱说笑的,听得二叔这一番话,笑得直拍大腿:“二叔,您别看我大哥这会儿,等我娶媳妇儿,那指定比这更热闹,到时候,咱们摆三天流水席,再请放映队给咱连放三天电影,管准比唱大戏还热闹!”

“哟呵!”王利民倒是没想到成河发下这么一篇宏愿,笑着瞅他一眼,“小子,你才多大啊,这就想着娶媳妇儿啦?”

“男子汉成家立业本就是应该的!”成海脸上有些发烧,却仍旧强撑着不肯势弱。

成河看不下眼去,一巴掌拍在他后脑勺上,直接把他拍在车厢的酒桶上:“谁家男子汉,不想着建功立业,就想着老婆孩子热炕头,没出息!”

“谁想……”热炕头了?还老婆孩子……

成海嘀咕了一句,被成江瞪了一眼,一哆嗦干脆趴在酒桶上装死,再不敢吱声。他不过是因着大哥娶亲高兴了胡扯几句,真没想那些……老婆……炕头……想想就脸红!……他才多大!真是!

成江也不再管他,趋前一点,与开着车偷笑看热闹的二叔聊起来。听说大哥买了彩电回来,成江也高兴,他在地区里上学,也听说过,某同学家添了电视机,每天都能看电视,那个小小的方盒子里,不但能知天下事,还能亲眼看见遥远神秘的京城、大门楼、广场、长城……

他不是不羡慕,却并不会想太多,他相信,有一天他能给家里买一台更好更大的……只是没想到,大哥先替他完成了这个心愿。

略提了提家里,成江更关心小秋在京城的情况。王利民提起大闺女也是止不住嘴,爷俩儿倒是说的投契,完全将趴在酒桶上的成海给忘了。

成海刚开始是被拍趴下,后来觉得趴着也不赖,正好也能听到二叔和二哥谈论小秋在京里如何,大哥和成岭堂哥去京城如何……风声过耳,他竟不知不觉进了梦乡,难为拖拉机马达轰鸣,乡村土路坎坷颠簸,这小子居然裹着大棉袄睡着了,没多会儿,小呼噜都打起了。王利民因为坐在前边,又有风吹着,起先还听不清楚,待路面平整回头对上二侄子成河无奈的目光,叔侄俩忍不住一起笑开了。

拖拉机停下在自家门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