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418章 不倒的红旗(2 / 3)

加入书签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与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在勒热夫、瑟乔夫卡、维亚济马一线争夺德军据守的“勒热夫突出部”的一连串进攻与防御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一共有四十多万红军战士牺牲,七十多万人受伤,苏联红军用巨大的牺牲牵制了德军大量兵力,间接导致了第六集团军的覆灭,对德军技术人员与精锐士兵的造成了巨大的打击,战略价值不可估量。

为了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勒热夫战役的阵亡士兵,在一些退伍军人的倡议下,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两国决定在这里修建一座纪念馆。

乌克兰雕塑家安德烈-科罗布佐夫和建筑师康斯坦丁-福明负责这座纪念馆的设计工作,他们从苏联著名歌曲《白鹤》中找到了灵感。

“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

没有归来,从流血的战场,

他们并不是埋在我们的大地,

他们已变成白鹤飞翔。

他们从遥远战争年代飞来,

把声声叫唤送来耳旁。

因为这样,我们才常常仰望,

默默地思念,望着远方。

疲倦的鹤群飞呀飞在天上,

飞翔在黄昏,暮霭苍茫,

在那队列中有个小小空档,

也许是为我留的地方。

总会有一天我将随着鹤群,

也飞翔在这黄昏时光。

我在云端像鹤群一样长鸣,

呼唤你们,那往事不能忘。

有时候我总觉得那些军人,

没有归来,从流血的战场,

他们并不是埋在我们的大地,

他们已变成白鹤飞翔。”

这首歌抒发了对出征未归的无名英雄的赞颂之情,用这个作为主题来建造纪念碑再合适不过了。

这座25米高的青铜纪念碑矗立在一个10米高的山丘之上,几公里之外就能看到它,主体上部是一名普通士兵,眼神坚毅,微微颔首,手持波波沙冲锋枪,直视前方,其下部由一群飞翔的白鹤组成,逐渐消散隐去。

那些白鹤就像那首歌里唱得那样,象征着那些牺牲在勒热夫战役中的军人,并不是埋在祖国的到底,而是已经变成了白鹤,正在天空中飞翔。

雕塑的下方则是两块几何造型的雕塑,用刻意做了锈蚀效果的钢材打造,镂空雕刻着17181位战士的名字。

整座纪念碑恢弘大气,充满了悲壮的感觉,在黄昏的余晖下,这位无名烈士浑身散发着青铜的辉光,看起来宛若神邸。

下方先锋的ascii字符画艺术与古老传统的遇难者名单墙融合为一,技术与方法在变,对先烈的缅怀与对战争的憎恶不变。

这座雕塑与2020年建成揭幕,在观看揭幕仪式照片的时候,林楼忍不住感慨,老毛子的底蕴果然雄厚,别看他们现在落寞了,但那种骨子里的审美观还在,偶尔显露一二,就能拿出如此精彩的作品来。

与之相比,国内的经济水平虽然已经远远把老毛子甩在身后,可要说起审美观来,那可真是一言难尽,在这方面的积累,和老毛子确实还有不小的差距。

当然,这也不是说类似人民英雄纪念碑的造型不好,方柱形的纪念碑看起来庄严肃穆,雕刻碑文也跟方便。

但是,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同样的东西看多了总会觉得腻,所以林楼并不想模仿再采取这样的造型了,或许可以参考勒热夫纪念碑的方式,使用雕塑的手法来设计这座纪念碑。

直接抄袭勒热夫纪念碑自然是不行的,虽然这座堪称伟大的纪念碑还没有出现,但林楼心坎里过不去,而且中国的军歌里可没有白鹤象征出征未归的无名英雄的说法,你照搬过来怎么和谢铁平、邢少德、刘炳才他们解释?

“你帮我个忙,把你记得的所有军歌的歌词都帮我写下来,要是有记得的诗歌也可以。”林楼小声对于兵兵说道,她一向喜欢唱歌,而且出身军人家庭,对这些肯定很熟悉。

安德烈-科罗布佐夫和康斯坦丁-福明可以从歌词中找到灵感,说不定我也可以,万一一下就遇到能让人灵感迸发的字词了呢?

“好!”于兵兵没有询问原因,她大概也猜到了,从林楼那里拿过纸笔,认真地写了起来,先从时下流行的军歌写起,《再见吧妈妈》、《相会在攀枝花下》等等。

在于兵兵默写歌词的时候,林楼则在继续翻阅那些烈士的相关资料,试图从他们的英勇事迹中寻找灵感。

这些资料文字简单,但看起来却让人忍不住鼻子泛酸,眼圈儿泛红,这些牺牲的战士中,许多都是和自己差不多大,甚至还有比自己小的,他们原本应该享受和平幸福的生活,但是为了更多祖国人民的幸福,他们牺牲了自己。

林楼强忍着泪水看下去,或许是他心情太乱了的原因,一直到天黑要吃晚饭的时候,他还是没有找到灵感,暂时放下资料,看了一遍于兵兵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