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节(4 / 6)

加入书签

目。

李清流这个人是个典型的腐败官僚,自身也没什么本事,只是出身世家大族,耿精忠受封福建之后,这小子马上投靠过去,并且把小妹送到靖南王府,当了耿精忠的第九房小妾,也算混了个亲戚的名头。这次耿精忠起兵反清之后,一路进军顺利,眼看同僚个个立功,李清流也不免动心,但他与那些从辽东打到福建的悍将不同,一不会行军二不会打仗,忙乎了个把月才钻营到这么一个运送辎重的差事。好在小妹在耿精忠面前很受宠爱,连带他也有了那么一点小小的面子,耿精忠虽然知道这个亲戚没什么本事,但看他还算小心谨慎,便也允了,为谨慎起见,还加派了近两千辽东带过来的精锐老兵,想来前方有都督徐尚朝五万大军驻扎在浙江前线,应该不会出什么大事。

其实这支部队并非是运送什么粮食草料,那十来辆大车上装的是八十万两白银,带着的几千挑夫是顺便征发的军前劳役。耿精忠接到战报,康熙派遣了几路大军进入浙江,大战在即,这批军饷就是为了在战前振奋士气、战后封赏战功用的,不然若是军队的命脉粮草,耿精忠作为清初的百战名将,也不会让李清流接这个活。从心理上来说,大凡象这类与银子沾边的事,一般人下意识的还是觉得找个亲戚办比较放心。

说来林风也不算太背运,李清流原本请了一个文案幕僚随军,不料这个先生随军爬了几天山路之后就得了大病,然后上吐下泻人事不省,李清流也没办法,只好打发了银子派个亲兵送他回福州,这荒郊野岭也请不到能识文断字的先生,所以这几天军营里的文案账目只好自己动手,累得苦不堪言,而林风在这个当口适时出现,自然立马就李清流刻意招揽委以重任了。

与后世的想像不同,在林风看来,这个时代的军队就管理上来说勉勉强强也算是制度化了。这支队伍共有四千多人,其中两百五十名骑兵,两棚步卒一千五百人左右,三千多民夫,另外还有不少骡马,一天下来人吃马嚼的粮食草料的确不是个小数字,不过这当然难不住受过高等教育的林风,当天晚上就小小的表现了一把,拿根树枝在地上左划右划一会就算得清清楚楚,给了李清流一个惊喜——虽然他也算是个文化人,但显然对数学这门科目不大精通,看林风三下五除二的解决了他头痛的难题,立马摆酒上菜,叫上亲兵侍侯着犒劳功臣。

李清流虽然长得不咋样,但人的确还算不错,出乎林风的预料,喝酒的时候并没有提出什么填词唱赋诗酒应和的无理要求,其实林风倒也看得出来,这位李大人只是个花架子,很有可能只看过《论语》什么的,其他经史子集估计一窍不通,倒是对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之类很有兴趣,几杯酒下肚,扯起关云长张翼德之类手舞足蹈滔滔不绝,据林风观察,李将军这个样子这多半是茶馆里说书先生的功劳。

这些古典名著林风自然滚瓜烂熟,和他扯起蛋来一点不落下风,很多时候都是强他一头,开玩笑,林风在前世的时候把光荣公司三国志从2代玩到10代,从高中时代就开始潜心研究,大大小小的将领、战场的地域、曹操刘备等势力范围一清二楚,只是看看小说听听说书的李清流自然比都没得比。

很有意思的是,从李清流的口中得知,在这个时代,《三国演义》这本书的影响力达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据说还有这么一句流行术语:宋朝有“半部《论语》治天下”,大清有“一本《三国》得天下”,对于把小说升级成军事教材的现象,虽然很多儒生不屑一顾,但在李清流和周围的军官中倒是大有市场,一伙人喝得酒酣耳热,林风就充了一把说书先生,一张嘴巴指东打西指南打北,说得这些军官心悦诚服。

第二节(下)

一来二去,没几天林风就和军营里大大小小的军官混得烂熟,林风出身21世纪,当然没有什么读书人高人一等念头,但这在他人眼中就显得很是平易近人了,这些小军官相对来说比较淳朴,跟他们喝得几回酒吹上几次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林风很快就有点军师的谱了,加之他出现得很奇特,模样的古怪,被这些大兵很是推崇,走了几天在军营里也算混成了个人物,人前人后总有人喊声“大人”。

但在这些军官的眼里,李清流就很不上道,林风不知道这个李参将是怎么想的,平时对着自己谈谈说说很客气,但对这些军官却一天到晚吹胡子瞪眼睛耍脾气,按他的说法就是“御下要严”,而这些军官个个都还没什么脾气。看来虽然明朝灭亡了,当年的那套坏风气还没丢,文人统兵军人受歧视的传统依旧保持得很好。

按照军纪,象这样的出征路上是绝对禁止喝酒的,但李清流一来是个半路出家的军官,二来他是这支队伍主将,没人管得了他,三来在后方运送辎重,走了这么多天也没出事,所以对这套东西也没放在心上,临行前从家里带了几坛子好久,每天宿营后都拉上林风,一边喝酒一边探讨探讨三国演义。不过这也仅限于林风,其他人倒是很自觉的遵守了这个阶级差距,没人敢有什么意见。倒是李清流酒量太差,每次林风才润了润喉咙,他就趴下了。

林风虽然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