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506节(1 / 3)

加入书签

……

离开王府的路上,朱桢特意丢下队伍,微服逛了逛王府外的山塘街。

只见七里山塘已经店铺林立,百业咸集,各式各样的招牌幌子让人目不暇接。

“谁都没想到,山塘街这么快就能起来,再过两年怕要赶上观前街了。”陪着他的李亨感慨道:“公子真是点石成金啊。”

“我可不敢居功,山塘街联通运河跟苏州,这么好的位置,本来就很繁华,只是在战争年代暂时沉寂了。”朱桢摇头笑道:“只要给点阳光就会灿烂的。”

“还真是,这几年修王府,三千工匠人吃马嚼买东西,一阵儿就把这里带旺了。”汪德发笑道:“也不知道王府修完了,会不会还这么旺?”

“会的。”李亨笑道:“苏州城的大户,谁不想挨着殿下近一点?都在这山塘街附近买了地,准备盖宅子,足够街上店铺再兴旺几年。等几年后殿下和大户都搬到这片来,就更不用担心了。”

“他们不怕这片没有城墙保护了?”老六调笑道。

开国十多年后,山塘街依然人烟店铺稀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江南频繁闹倭寇,有家有业的谁也不愿意住在城外。

“当然不怕了,殿下都把日本灭国了,以后哪还有什么倭寇?”众人便笑道:“跟江南百姓的保护神住一起,心里踏实得很。”

“哈哈哈,你们呀。”老六便故意道:“不过本王得提醒你们,此番我们攻占的只有九州岛而已,而不是占大头的本州岛。”

“那么说还可能会有倭寇?”众大户果然神情一紧,旋即又大笑道:“殿下在逗我们呢,大军都凯旋了,倭寇的问题肯定解决了。”

“唉,你们这帮家伙,真是越来越不好骗了。”朱桢也放声大笑道:“没错,日本已经‘片板不下海’了,当然倭寇要是能游过来,那就另当别论了!”

“哈哈哈!”众人的大笑声响彻山塘街。

海王瓷

翌日清晨,楚王殿下便在苏州官员缙绅的陪同下,乘船经元和塘,前往苏州城北面十四里的平江官窑。

“平江官窑早已有之,不过这个窑不是烧瓷器,而是给宫里烧金砖的。”路上,费弥为殿下介绍道:

“听当地老窑工说,他们当年给南宋烧过官瓷,也不知是真是假。”

“所以你们就把窑厂定在苏州了?”老六坐在车上,旁边还有人打着扇子,依然满头大汗,这就是他不喜欢夏天的原因。

“不是,主要是在吴县西北的阳山有白垩,当地人都用来刷墙,洁白如粉,唐朝还每年进贡过,所以阳山又叫白墡山。”费弥摇头笑道:

“程会首他们来江南考察的时候,发现这就是可以烧窑的高岭土,而且颜色洁白、颗粒细腻,品质比景德镇的还好,在整个江南都是独一份。因此最后才定在平江御窑厂隔壁来烧造瓷器。”

“呵呵呵……”老六笑笑不说话。苏州人爱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当官的也难免染上一样的习气。

说话间,前方烟柱冲天,一看就到了烧窑的地方。

“殿下,御窑厂到了。”费弥等人恭声道。

“嗯。”朱桢点点头,他已经看到大明瓷业总会的程会首,还有李知府等人在码头恭候了。

下船见礼之后,朱桢大笑着扶起程前道:“哈哈老程,整整两年不见,你头发白了不少啊。辛苦了辛苦了。”

“有殿下这句话,小人这两年的苦就算没白吃。”程前苦笑一声,摘下帽子让朱桢看自己稀疏的头顶。

这可是把整个一条产业链从江西搬过来,涉及的方方面面多不胜数,他都得一个个去协调。把那些不愿挪窝的动员过来,跟那些想要更多的谈妥条件,绝对费心劳神。

把人弄过来只是第一步,那么多的原料,那么复杂的烧制过程,要原封不动在苏州重现,本身就是个高难度的活计。

何况两边的水质、气候不尽相同,就是把原料从江西运来,烧出的瓷器都不尽人意。何况后来还决定采用当地的高岭土,以降低运输成本。为了尽快烧出高品质的瓷器,程前绞尽脑汁,一把一把的掉头发。

能用两年时间正式投产,已经堪称奇迹了。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今天就是丑媳妇见公婆的日子。”程前深吸一口气,恭请殿下前往窑厂。

“绝对不是丑媳妇,肯定漂亮的很。”老六大笑着跟随引导,来到平江官窑厂……隔壁的平江海窑厂。

看着厂门口用纸贴着‘平江海窑’四个大字,朱桢笑问道:“这就是你们起的名?”

“是草拟的,当然最后还得殿下定夺。”程前赶忙笑道:“一是这瓷器是专为海外贸易烧制的,二来也斗胆沾沾殿下的光,是海王窑的简称。”

“哈哈哈,这名不错。”朱桢欣然同意了。

“殿下请。”

朱桢便在程前的引导下,走马观花的参观了窑厂。从布局到工序,自然跟景德镇的大窑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无须赘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