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255节(1 / 2)

加入书签

“我艹……”

这是山地排指挥官付明“阵亡”前的最后一句话。

伏兵(上)

正如侯军猜的那样,“鲶鱼”小队在特侦一连各个班相互打成一锅粥的时候动手了。

一班发现,“鲶鱼”小队派出的几个小组归队之后,他们迅速开始朝着目标所在地移动。

终于动了。

侯军和李正他们总算松了口气。

这说明之前的一切猜测都是正确的。

这支来历不明的小分队采取的战术就是“把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

真是兵不厌诈!

侯军对那名素未谋面的指挥员由衷地佩服。

同时,也看到了大家之间的差距。

倒不是说对方要比自己聪明多少,而是对方运用战术的娴熟程度绝对是经验丰富的表现,那名指挥者未必是个指挥天才,也许只是个经验丰富的老特,在经历了许多的集训、考核、演习、对抗和实兵操作之后积累下来的经验。

这就是老牌特种部队和新建特种部队之间的差距,不光是装备上的,也是人员素质和作战思维上的。

后来,“鲶鱼”小队精准地绕开了一连其他班各自的警戒防区,从中穿插过去直达目标地,看着北斗终端里的路线图,侯军又是一番赞叹。

虽说这支小分队已经掌握了除一班之外其他班的潜伏位置,从理论上说避开接触并非难事。

而实际操作却根本不是一回事。

一则是夜晚,伸手不见五指。

二来是路线很多是贴着一连那些班的监测范围外,堪堪而过,路线之精准,穿插之准确,每一处都体现出了娴熟而老到的作战技巧。

破袭那个废弃厂房的手段极其迅速而且专业,让埋伏在附近盯梢的一班更是大开眼界。

“班长,这种据点外围一定会有潜伏哨吧?”

在“鲶鱼”小队准备攻击之前,李正一直有个问题没想通。

那就是如何清楚这据点外的潜伏哨。

潜伏哨,顾名思义就是潜伏起来的哨兵。

明哨易挡,暗哨难防。

大门岗,楼顶观察哨,楼层和大院里的游动哨,这些都是明眼能看到的,狙击手外加突击手配合,只要合作默契,手到擒来也不算难事。

难的就是那些潜伏哨。

他们往往潜伏在看不到的地方,距离据点不会太远,保持一个能够相互支援和配合的距离,因为潜伏哨在完成他的警示作用和偷袭作用后,需要后撤归队。

太远了,那就是死哨,一次性用品,让敌人遭受损失,但自己也绝对回不去。

太近了也不成,太近了意味着缩小了警戒范围,就算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但也不能最大化。

一般来说,百米左右,是据点潜伏哨的最佳距离。

因为特种小分队对固定防御点进行突袭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要摸到攻击目标外围大约五十米距离才开始是最佳的。

这样从开始攻击到突入,距离短,不容易被拦截,也能够发挥最大的突然性,降低本队的损失。

侯军知道李正指的是什么。

趴在山坡上,远远看着“鲶鱼”小队开始对据点实施渗透部署,他自己想了又想,也暂时没想明白。

要知道,他们这支特战旅经历的东西和演练还不算多,所以在经验上,差了一大截。

他问李正:“如果是你,你说该怎么做?”

李正笑了,说班长你不能这样考我呀,你是班长我又不是。

侯军说你将来会是。

李正只能回答:“潜伏哨按说可以用单兵雷达和热红外搜索,前者最有效,但如果对方做了准备,也能减弱被探测到的几率。所以最好的办法是先行渗透到目标据点外围,进行长时间侦察,潜伏哨是人,要换岗,总不能不换岗,以时间换他的位置,一旦他换岗,那就完全暴露,下一次部署也会被提早发现了。”

侯军指指远处:“那你说这个潜伏哨他有没有做好准备?有几个呢?”

李正愣了。

里头有一个排的兵力。

这是简报里头已经写明的。

至于派出几个潜伏哨……

这就真考人了。

没人敢说个准数。

按说每个负责防卫的部队都有个比率,不会超过。

比如说,你有一个排,你必须安排各种岗哨,门岗、明哨、观察哨、游动哨、暗哨、潜伏哨。

这些人员的每一班岗时间一般不会超过八小时,一般部队的岗哨甚至两小时一换,特殊情况下,像如今这样,为了防止暴露的几率,潜伏哨一般要熬上12小时。

不过,即便是这样,肯定不会超过三分之一。

否则两班倒谁都受不了,容易在岗的时候发生疲倦瞌睡的现象,更不利于警戒。

“顶多就三个。”

李正说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