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86节(1 / 2)

加入书签

哪怕怀王现在手里没有兵权,也没有实权。

皇贵太妃背后的势力,以及他的嫡系队伍也不是吃素的。

手伸到后宫还能不沾腥地收回去, 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点。

秦玉逢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将二十五岁以上的宫女(除了有正式品级的女官之外)放出皇宫,年龄六十岁以上的太监送去行宫从事更加轻便的工作,丧失工作能力的送去庙里养老。

对剩下的无品级宫人进行基础考核,重新调派。

女官则进行专业考核, 将其中三成降为普通宫人。

各宫妃嫔有权留下原先伺候在身边的人,但要向贤贵妃递交申请。

为了避免狗急跳墙,以“修整宫规”为由, 命有资历的宫人整理前朝与本朝新增的宫规,再写下自己的见解, 递至贤贵妃的案头。

贤贵妃于月中召集众妃, 一同修撰宫规。

亲手制定宫规, 哪怕只是一个可能, 对大半辈子都耗在宫里的宫人来说, 具有无比的诱惑力。

跟这个比起来, 徒子徒孙屁都不是。

何况现在他们老了之后是国家给养老, 不需要考虑没后的事情。

这一项操作平等地痛击了所有在宫里埋桩子的人,自然包括怀王的人。

经此整顿, 不说到水清无鱼的程度,也大大加强了皇帝对后宫的掌控(没有皇后, 后宫职务的任免权只有和太后有, 太后不管事)。

秦玉逢做的第二件事, 就是ban了怀王的军师,再给他匹配一个猪队友。

怀王的幕僚不在少数, 其中不少都折在夺嫡里,后来新帝登基,又走了一批,剩下的人里面,最值得注意的是一个叫做许显的人。

许显其人,年幼丧父,随母亲寄住在外祖家,后就读于筑林书院,聪慧好学,对时政有着独到的见解,受到师长称赞。

也因此受到外祖孙辈嫉妒,表兄杀人,令他顶罪,因母亲病重,他不得不同意。

是怀王将他从大狱中赎出,后替其翻案,将其久病的母亲接到京城医治休养,又给了他一份门客的工作。

无论从那个角度看,许显对怀王的忠心都不是其他人能动摇的。

只能给他一个不得不离开怀王的理由。

在某日的朝会上,有人上奏说丹州豪强派人刺杀丹州刺史,欲仿蜀州行事,丹州刺史险险躲过,却痛失副官,如今被圈禁于府中,不能行刺史之职。

而当地的豪强则是无辜地表示自己没有做过这种事,刺史也只是自己不远出门。

这件事确实是真的。

因为丹州别驾是本地豪强的人,人是唐觉派人协助刺史杀的。

丹州刺史被架空多年,早就想换个地方干活。

自然愿意配合此事。

但朝臣和皇帝都不相信丹州豪强的无辜,于是换个刺史去镇压那群地头蛇是当务之急。

又到了喜闻乐见的举荐环节。

最后的讨论结果是将汉州刺史调去丹州,等营救出丹州刺史,再将其调去汉州。

顾氏在朝中的分量日渐变重。

这是皇帝一手推动的,但也不能不提防。

汉州刺史与顾氏交好,多有庇护和照拂,借此机会调走,正合他的意思。

随后,秦琰上奏,说怀王府上的门客许显与自己有同窗之谊,筑林书院的山长曾赞其“聪慧敏达,有治世之才”,请陛下以其为丹州别驾,共赴丹州。

一般来说,征辟是可以拒绝的。

但许显拒绝的可能性不大。

因为怀王的封地就在丹州境内,就算怀王现在被留在京城,去不了封地,他也不会坐视丹州内乱。

刺史副官也是个足够有分量的职位。

果然,第二日,许显就写了一封感谢文书给皇帝,正式出仕了。

然后被快马加鞭地送去丹州。

怀王因为张贵人的事情,这段时间被皇帝疯狂针对,许多安排都被打乱。

他虽然自诩是个聪明人,但对这样的局面也不由感到焦躁。

手底下的人没有一个能给出破局建议的。

甚至还有建议他放弃手中的权利,跟皇帝表忠心,争取能回封地的。

气得他回头就让对方“重病去世”。

恰逢此时,严氏主动与他接触。

皇后被废后,皇帝暂时没对严党下多重的手,罢免和任用都依照他们的能力在公事公办。

但严氏先后没了嫡长子,家主,皇后,不可能不慌。

他们需要新的依仗,却因为之前的嚣张态度,得罪了不少人,屡屡碰壁。

若是能够推怀王上位,他们就又能找回昔日的荣光。

严焕的能力确实比他兄长和父亲更强,也更擅长伪装,很快就与怀王达成合作,被其引为表面知己。

他为怀王引荐了一位名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