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272节(2 / 2)

加入书签

国家越来越好,养猪是一个大有可为的产业,一定会成为农民创收的重要来源之一。

全国各地的学员们都是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盼,从四面八方聚到首都来。

培训的第一天,所有学员都聚在讲堂外面。

几十个学员里,只有赵萍萍她们三个女同志,格外显眼。

即便一开始学员们就已经听说培训的学员里有女同志,也并不是每一个都亲眼见到过她们。

有南边儿的男同志开玩笑,说这是他们这一期养猪培训的三朵金花。

也有人言语轻慢——

“怎么让妇女出来培训?”

“女人懂啥?好好待在家里得了。”

“她们老家没有男人了吗?”

能出来的,无论男女,一定程度上,都是有些出类拔萃的,有可能是能力学识,有可能是人脉,有可能是家世……

李芳她们两个都不是好惹的,听到这话,当即便反驳回去:

“女人怎么了?妇女能顶半边天,我们一点儿不比男人差。”

“我们草原的女儿,一样儿强壮勇猛。”

赵萍萍怕起冲突,拉住两人,劝说:“手底下见真章,我们都到首都来了,学习要紧,不要跟眼界小的人浪费时间和口舌。”

然而她这一句话,更让心胸狭窄的人暴跳如雷。

赵萍萍三人同省的同伴立刻上前来维护三人,男同志中也有对女同志没有偏见的,更多的是有点儿脑子,不会傻到想啥都说出来的。

都是来培训学习的,结交一些人脉的正经的,女同志出现在这儿难得,更得结交。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和,先前刻薄的男同志势单力薄,也不好再说什么,嘴硬两句,就过去了。

不远处,有两个男人一直在看热闹,一个中年,一个青年,青年脖子上挂着个相机。

他们是《群众日报》的记者,专门过来的。

过了一会儿,学校的领导以及培训的教授陪着几位农业部干部一同出现。

两个记者上前,为他们拍照。

青年记者给他们排位置,领导、教授们站在前排中间,不用动,赵萍萍她们三个女同志就站在第二排的中间,男同志们则是包围着他们,分列在三排。

照片拍好,要带回去洗,青年记者还告诉大伙儿,想要留念的在他这儿报名,到时候会洗出来顺便带到大学来。

不是免费的。

但她来之前,赵柯说过,如果有什么照片报纸之类的,让赵萍萍带回去,要用来宣传。

赵萍萍不知道能宣传啥,还是报了名,她还担心一张照片不够赵柯宣传,要了两张。

而两个记者回到报社,便跟主编闲聊起学员们之间的摩擦。

主编拿着学员们的资料一看,便注意到他们口中的“赵萍萍”来自有名的“赵村儿大队”。

“我记得那个赵柯的稿子,在审了?”

一个文质彬彬的男同志点头,“是,您之前还说,写得挺好,可惜寄过来的有点儿晚,不然可以五四那天发。”

主编颔首,“这不是正好,这篇稿子写学员们出处的时候,一笔带过赵村儿大队,然后下一期报纸,登他们妇女队长的文章。”

这就是预热。

·

赵柯她们三个,在市里谈合作谈得很顺利。

潘翠莲和春妮儿走出了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就顺畅了很多,她们去很多厂子如法炮制谈地合作,甚至多走了大大小小的工厂,两个人还自动自发地复盘。

最后一次,赵柯都没跟着一起去,由着两个人发挥。

她只提醒她们,说话的时候注意不要触线,其他什么都没有交代。

而赵柯自己去逛了农机厂。

赵村儿大队当下的发展,主要还是集中在农业和养猪上,砖窑和建筑队只能暂时作为副业,进行资金的原始积累。

大队附近还有不少荒废的荒地,最好都开垦出来,明年都种上庄稼。

靠他们大队这点人,肯定不行,最有效的办法是加强机械化。

赵柯心底盘算着赵村儿大队的资产,秋收之后估计毛都不剩,今年,靠赵村儿大队自己绝对分不出钱买农用车和农机……

转过天,三人凯旋回归双山公社。

酸菜厂的地基已经开挖。

赵柯让潘翠莲和春妮儿先回赵村儿大队,一个人去双山公社找段书记和吴主任,提交她的新计划--双山公社集体合作社。

这是她在外面想得,没有进行深入调研,没有细致具体的规划,只是个初步计划,一张薄薄的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