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32节(2 / 4)

加入书签

字,趁着《包青天》尚未下播的东风,此时进入北地市场,会比其它任何时候都要容易的多。

他想了一下,给他认识的一个出版社主编打了电话。

江柠听到王咏说,《武侠》杂志社这边想要代理她的出版版权,出版《大宋》的时候,还懵了一下。

不是才刚连载完四期,准备上第五期了吗?怎么突然就要出版了?

这在千禧年后是非常正常的事,很多作者都是先在杂志社连载,成绩不错,再出版。

还有一些是直接先签了出版,然后在出版社旗下的杂志上连载,进行预热和宣传,等杂志连载了几期,读者们正看得心痒难耐的时候,一举推出完整的出版作品,或是分为上下册、上中下三册,这样出版,宣传效果极好。

此时李主任也是这样。

《大宋》已经连载了四期,明天就是第五期,按照他每期两万字的连载量来说,加上明天即将上市的第五期,《大宋》足足已经连载了十二万字。

《武侠》想要进入北方市场,必然不是从《大宋》在《武侠》上连载的第一期开始,没有前几期的预热,读者直接进入《大宋》的第六期,甚至第七期第八期的连载,没头没尾,市场反应必然不会好。

而且《武侠》想进入北地市场,也需要时间。

所以他便想着与出版社合作,将《大宋》按照字数,分为第一册 、第二册、第三册,和目前市场上金庸古龙温瑞安他们的作品一样,可以分为多册,每册十五万字。再通过出版社的渠道先将《大宋》送入北地,然后杂志社的《武侠》才紧跟其后,看了《大宋》第一册的人,在没了后面内容后,自然会去出版社打听后续内容,这时《武侠》就可以趁机进入北地市场,至于后面能不能在北地抢下一块市场来,就看后续《武侠》这本杂志的内容输出。

任何时候,优质的内容才是一个杂志社生存下去的王道。

以目前《武侠》三百多万册的总月销量,多的是出版社想要拿到《大宋》的出版版权,李主任所要做的,不过是从这些出版社中,选出有着最好的北地市场渠道,最有利于《武侠》进入北地市场的出版社罢了。

这一点对他这个出版系统内部的人来说,并不算难。

对于这么快就有出版社看中《大宋》要签出版,江柠是诧异的。

“是我们主任亲自帮你找的出版社。”王咏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只出版已连载的部分,做第一册 ,合同李主任已经帮你谈好了,你看一下。”

目前李主任给他发过来的只是电子版合同,或者说,根本算不上合同,只有一些大致条款,主要还是出版社报价,正式的合同,要等出版社那边寄过来,具体细节,等合同到了,再和出版社那边谈。

因为《大宋》本身自带的热度,出版社那边给出是首印十万、百分之九的价格,之后每加印十万,上涨一个点。

价格很厚道。

李主任为她找出版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辟北地市场,所以只象征的收了她一点代理费。

而此时,因为《武侠》总月销量的上升,与《武侠》合作的印刷厂也在加班加点的印刷。

作为与《武侠》有着深度合作的广市印刷厂,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武侠》的式微,也让印刷厂的订单大幅度下降,虽不至于像其它厂子一样,面临倒闭,却也是艰难维持。

《大宋》的火爆不光只是使得《武侠》杂志社一夜回春,也给印刷厂那边带去许多的订单,不说别的,光是一个《武侠》杂志社,上个月在他们印刷厂的总印刷数量,就达到了三百多万册,这也大大缓解了目前印刷厂的财政状况,之前很多没发的工资,也都发了下去,印刷厂的工人们也都喜气洋洋。

《武侠》的热销,和《大宋》《包青天》的热度,也掀起了一股刑侦热,让不少对刑侦类有兴趣的作者,也萌生了想要写刑侦类小说的念头,也让与《武侠》同类型的杂志社,在杂志的征文板块,留下了征收刑侦类稿子的广告,甚至有一些杂志已经开始有了跟风之作。

很多作者知道以目前《大宋》在《武侠》上的火爆程度,其它同类型稿子投在《武侠》上,一定会被《大宋》掩盖住光芒,所以很少会往《武侠》通告。

《大宋》是《武侠》目前力推的作品,不管是从宣传力度,还是封面腰封,还是在《武侠》杂志内页的位置,都无可争议是最好的,李主任就想趁着现在《大宋》的热度,要把《大宋》打造成《武侠》的又一招牌代表作,让人以后看到《大宋》,就想到《武侠》,看到《武侠》,就会想起《大宋》,将二者进行深度捆绑,相辅相成,相互成就。

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江柠自不会管《武侠》杂志社那边如何宣传,她只定期将稿子投过去,不要拖延自己稿费就行。

因为《故事会》那边一直没有消息,她已经将之前寄往《故事会》的那篇稿子,重新修过之后,改了名字,寄给了《知音》。

这已经是她往《知音》寄的第三篇稿子,期间她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