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86节(1 / 2)

加入书签

坐在他旁边的周春发赞同,然后说:“思想固化,缺少创新,我这新开的趣说人生专栏一份符合的稿子都没有。”

来的稿子都是那些调调,一点儿“趣”都没有。

他抓着手里一目十行之后的几篇文章递给薛东来。

“老薛你瞧瞧,不行咱还得自己写。”

薛东来接过去,先是随意翻看了下题目:

“石桥村烟叶种植完成,期盼再丰收”

“谴责刘家村偷鸡贼”

“友谊服装厂厂长工作报告”

“嗯,这三篇比较符合,待会儿看看内容,可以的话直接用。”薛东来边说边认真读起来。

坐在周春发另一边的女编辑此刻开口,“老周你看这一篇小故事是不是能发在你的新专栏里,我觉得挺不错。”

“哦?我瞧瞧。”

周春发扶了扶老花镜,接过稿子一瞧。

“《最好的良药》,从前,有一个……”

小故事很短,展现出来的道理却意味深长。

周春发的眼睛亮了亮,他就是想找这种感觉。

以小见大,用文字的语言来做警醒世人的良药。

周春发看了看署名,“小宛,这名儿不熟,第一回 来稿子吧?”

“嗯,之前确实没见过。我刚刚本来没怎么注意,搭眼一看,这字写得真漂亮,就先拿过来读了读。别说,感觉吧,平淡里透着大道理,很有水平。”

女编辑给出自己的中肯评价,周春发也这样认为。

只是,他的新专栏的文章一般都是五百字左右,这一篇少了点儿。

再加一篇的话,会有种画蛇添足感。

“怎么了?”女编辑察觉周春发的表情不对,多嘴问了句。

周春发的面色严肃,“添几句会显的啰嗦,不添几句,短了点儿。”

女编辑眨眨眼,拿过来之前待定的一份稿子递给他,“你看看这俩放一起能行不?不是一个类别,可以在两篇中间加上个醒目一点儿的标签。

比如良药那篇可以标签感悟人生,这一篇可以标柴米油盐。”

周春发疑惑地接过另外一篇,继而略微惊讶,“猪下水的做法之一,这是菜谱?”

“是啊,看来是个懂生活的人写的,署名小菜。”女编辑回应。

因为第一次见到这样的稿子,所以她不确定能不能用。

售罄

周春发跟女编辑这边的讨论,引起了薛东来的注意。

薛东来这会儿放下手里的稿子也凑过来。

他看过那两个字数不多的投稿,斟酌之后道:“老薛,你那专栏反正是新专栏,就彻底新一回试试。”

反正现在报纸订阅数量严重下滑,刊登什么都是登。

做文学的人思想都跟普通人不一样,所以这两篇顺利通过初审。

但是终审的时候,主编直接喊出一句“胡闹”否定。

在主编眼里,第一篇属于胡编乱造,不属于实事。第二篇菜谱更不符合他们日报主旨。

还是周春发以撂挑子威胁,又退了一步将字体调小一号,额外也同意把专栏缩进一厘米,主编才勉强同意发一期。

如果效果不好,直接将创新专栏撤了。

周春发当场答应,但回到办公室之后,他又后悔了。

为了两篇不相干的稿子搭上自己好不容易申请下来的专栏,怎么算都亏。

但世界上没有卖后悔药的,他只能硬扛着。

与此同时,宁宛刚刚写出来第二个小故事,准备明天继续投稿。

在她看来,能登报就登报,登不上也无所谓,反正没啥损失,只当娱乐生活了。

叶秀娟放学回了家,从屋里拿出来之前留的南瓜种准备出门。

宁宛刚好从西屋出来,看见叶秀娟风风火火的,多嘴一问:“小娟,出什么事了吗?”

“三嫂。”叶秀娟种南瓜的事儿宁宛知道,她不打算隐瞒。

“我去趟山里,把南瓜种上。”

虽说这南瓜得过段时间才熟,付出的多,看见收益的周期长。

但是在叶秀娟看来,南瓜子不花钱,她也不施肥,到时候卖多少就是赚多少,没啥成本。

所以值得她付出。

宁宛早就看出来叶秀娟的头脑灵光,她让叶秀娟等着自己,又去堂屋跟张喜凤言语了声中午吃饭不用等她,便带着叶秀娟出了门。

去后山的路上,宁宛跟叶秀娟闲聊起来。

“小娟,你平时都卖什么?”

“啥都卖,只要能赚钱的都卖。”

俩人声音不大,但都能听见彼此的声音。

宁宛在心里做了个定义,又问:“没打算专注地卖同样一种东西?比如,卖衣裳的只卖衣裳,卖零嘴儿只卖零嘴儿,卖南瓜就只卖农作物什么的。”

叶秀娟一愣,不明白宁宛为什么会这么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