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861章 回京3(2 / 2)

加入书签

王之心既然能对郑家开口,自然也能对其他盐商开口。他也的确有开口的能力,因为陛下已经内批了江南钞厂的项目,要在江宁寻址开厂。如此一来,钞票还不是滚滚而来?

这种用纸换银子的事,换给谁不是换?银子上又不怕有盐卤味。

王世元也有意无意地推动其他盐商先去试水,只要摸清了陛下出牌的套路,日后有得是赚钱的机会。如今这点小小损失又算得了什么?

很快,试水的人果然踩进泥淖之中。

一支非边非内的奇怪公司横空出世,一共只有十万两注册资金,股东名册却比好几部大部头还要厚。任何一个有点阅历,都能看出这就是个“会”,全都是小户人家聚在一起。

正是这个小户人家聚拢起来的小公司,从盐城盐厂拉走了新政实施以来最大的一笔食盐——三十万斤!

朝廷下发的食盐出厂价是粗盐每斤八钱,精盐每斤二十二钱,合银二分二厘。三十万斤全算精盐也不过六千六百两,并不出奇。出奇的是,这家名为“安康”的盐业公司在盐城买了三十万斤,同时还在淮安府其他盐厂买了不下十万斤的盐。

再后来,更有消息传说:安康盐业在浙江舟山也收了数十万斤盐。

非但本钱雄厚,而且魄力极大,大有将东南盐市一口吞下的气势。

王锡山是资历尚浅,接掌的产业都是明面上的生意。王世元却是深知盐业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和气生财。整个大明,只有皇亲宗室、宦官外戚才有资格转卖盐引获利。下面的盐商如果只做正经生意,早就饿死了。

所以走私是常态且不说,半道上劫盐偷盐、杀人灭口,这些事几乎贯穿了整条产业链。甚至专门有盐商豢养了一批亡命之徒,对于那些异地贩盐不守规矩的人,绝不姑息手软。这就是后世所谓的盐帮,其首领则为“盐枭”。

唐末时的黄巢、元末时的张士诚,皆是此中人物。

包括王世元在内的大盐商们,暗地里谁不是盐枭?就算明面上不敢跟安康一争长短,暗地里难道还不会使些手段么?尤其是大明运盐的几条官道、水路,对盐枭们来说简直与自家庭院一样熟悉。

“盐车来了先不要急。等我举火为号,弟兄们再一起上!这回上头说了,不留活口,有多少盐都是咱们弟兄的跑腿钱!”脸上带着刀疤的亡命徒压着嗓音,目光似乎穿透了黎明的薄雾。

“听说了么?前几日有人劫安康号的盐车。”

“谁还不知道?早些日子就有人放风了,说安康的盐车过不来,盐价要大涨。”

“啧啧,他们还真动手了。”

“死了三十多个,还逃了两个。”

“是啊,尸首排了一长地!”

“咦,我看着安康号的盐车进城的呀,没被劫啊!”

“被劫了……只是死的不是他们,是盐狗子……”

……

建兴三年,七月中,两淮各盐厂都有不同程度的丰收。安康公司也随着一次次的“被劫”而名声鹊起,现在就算是再白痴的人都能看出这个公司背后的力量到底有多强硬了。换了别家盐号,怎么可能每次运盐都能碰巧遇到巡检司和精锐军巡查拉练、随同保护?

王锡山正襟危坐,身子随着马车的颠簸而微微晃动。他不得不为父亲的深谋远虑而折服,金陵镇守太监那边果然出了事,其本人被捉拿回京,听说发配上林苑种菜去了。送给太监股份的盐商则问了行贿罪,举族流放辽东,子子孙孙都别指望回来了。

都察院的御史不知哪里听到的风声,说是王家于镇守太监有关联,发票拘问。

总算王世元是进士出身,不能用刑,又一口咬定是王之心索贿未遂,自己本分经营,不敢做出结交内侍的事来。御史实在查不出证据,才放过王家一族。

王锡山还来不及庆幸,父亲大人所说的“新盐商”就渐渐浮出了水面。仗着自家的底蕴,王家总算找到了安康公司的大掌柜,柴雍。

安康公司注册在徐州,总号自然也在徐州。作为曾经的重镇,现在徐州城外已经没有了遮天蔽日的旌旗。许多空出来的营房也都被官府收回安置流民。

王锡山在经过了四天的长途颠簸之后,终于见到了这位丝毫看不出雍容的掌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