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28章 母亲的河(1 / 2)

加入书签

三十、母亲的河

山丹小的时候草原的草还有半人高,那会儿她和毛蛋儿到邻村读小学,路是一条草原里人走、骑马、牛马驴车踩出来的小道,当时机动车几乎没有,农活靠的是牛马和人力。

夏秋季节小路两旁是没膝的草和野花,放学时他们会在草地里玩耍打闹,直到太阳落山,天摸黑了看到炊烟袅袅升起时才恋恋不舍的往家跑。

父母在忙农活,忙着羊群回圈、做饭,根本顾不上管娃娃们。

那时候夏季中午放学时间长,他们就在草地上玩,平常都会找鸟蛋啊、抓小兔子啊草原鼠什么的,有时候也抓一种叫做“沙和尚”的小爬行动物。

这种小动物是皮肤粉红粉红的小蜥蜴,尤其脑袋特灵活,不咬人,可以把它放在手心里把玩。

听老人们讲,它可以告诉人是否晌午了,每次毛蛋儿都会抓住它提溜着它的的脑袋问:“沙和尚沙和尚,晌午了没?”从没出现过听说来的那种点头翘尾的反应,也未听到它的只言片语,虽然不免失望,但还是乐此不疲。

有一年的暑假,父母都出地里忙农活去了。

山丹一个人在家,忽然从开着的窗户扑棱棱飞进来一只很大的鸟,山丹吓了一跳,仔细一看,原来是一只鹞鹰。

进来后鹞鹰就慌了,一头撞向玻璃,“噼噼啪啪”地撞玻璃,想要出去,山丹爬上炕小心翼翼地把它抓住,可它锋利的爪子就搁在山丹的手上,它倒是并未用力,可山丹已经感觉有些疼。

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慌乱,嘴巴弯曲象一只铁钩,山丹有点害怕,本来想用绳子把它拴住,但它的爪子已经抓痛了山丹,她只好开门把它给放了。

鹞鹰像离弦的箭一样飞了出去,山丹回头才发现炕上有一只死了的小树鸟,原来鹞鹰是追小树鸟才误闯进家里的。

本来这种鹞鹰是很少到村里的,它很自在、灵敏,主要生活在村东头的小树林里,专门抓一些小鸟、草原鼠来吃,因此也没有几个人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

母亲回家听说,说山丹当时可以用衣服把它包起来的,可惜他们都没有看到。

真是人忙无智,聪明的山丹居然没想到先拿一件衣服把鹞鹰蒙起来。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蒙古高原的地毛(发菜)老值钱了。

广东人把地毛叫发菜,说很好吃,大量收购。

还说地毛是还能用来生产核武器,所以神秘兮兮的老值钱了。

于是,大家一窝蜂地开始用铁丝制成的耙子搂地毛,连草带地毛一起搂起来,然后用水漂洗,地毛湿水后变重留在下面,草浮在上面,等晾干后再一点点用手拣出来。

大家都知道江岸草原水草丰美,盛产地毛,于是便骑驴赶马一窝蜂地去抢。

人们拿着各种干粮,有烙蛋子、炒米、炒面、焙子、馒头……一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搂地毛。

人多时,有上千人聚集在草原搂地毛。

没用几年,地毛搂光了,草根也被全部搂起来了,牧草几乎都枯黄死去,昔日婀娜多姿的江岸草原严重沙化,近乎变成了一片沙漠。

再也看不到青青牧草、袅袅花开、渺渺薄雾的情景。

然后,沙尘暴来了。

其实草原的生活是单调的,但对于孩子们却是美丽的天堂。

草原的广阔也给了孩子们童年无限的天地。他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万分有趣的。

每年的腊八节家家都会做雪人,大人们也会郑重其事的做雪人,传说是雪人在腊八早上吃了腊八粥后会回天庭替天下百姓说上多多的好话,保证来年的风调雨顺。

如果那年雪不够多,大人们就会到河里去做冰人,那就更好玩,孩子们在旁边叫啊跳啊,时不时帮忙拿拿工具,似乎心里也是正儿八经的虔诚地面对天神——多了一份神秘和神圣感,好像来年的风调雨顺也有了自己的奉献。

冬季里,每天早上起床后都会发现,窗玻璃上变幻出无数种不同的图案——冰花。真是千变万化,每一个玻璃上的图案都不同,每一天和每一天的图案就更不同。

有山、河、小树林、还有人家,那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怪不得斯琴高娃说姥姥家窗玻璃的冰花给了她一个多彩的世界、给她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在山丹看来:那是天使们留给人间的仙境。

冬季数九天里,气温是零下二十多度,快傍晚的时候,窗玻璃就开始出现冰花。

山丹每每放学回家,就会着迷于干净的玻璃在一分一秒的时间里变幻出惊人的图案,她每天都痴痴地看它的变幻。

然后天快黑时羊群回来了,父母忙着圈羊,冻了冰花的玻璃是看不到外面的,她一边爬在窗台上写作业一边用嘴里的热气去融化玻璃上的冰花,随即出现一个个圆圆的透明的小洞,然后往外面瞄,看父母在院子里喂羊、圈牛地忙碌。

小洞很快就会被冻上,冰花也会出现另外一种图案,在大图画里包含了另外一个小图画,山丹就会起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