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654节(1 / 3)

加入书签

说罢,徐景昌抬起了一个装纸壳弹的箱子上,上面正写着编号,顺着编号,能直接查到是那一批工匠负责生产的。

这个是老规矩了,洪武朝铸炮的时候,工匠姓甚名谁,那都是直接跟着铸到炮管上的,有质量问题一个都跑不了。

“哈哈,这倒也是。”

听完他的话,朱能和丘福顿时大声笑了起来,他们知道徐景昌肯定是有所夸大,新的东西,伱说肯定不出问题,那是不可能的,但在皇帝面前只能这么说,为此两人也替徐景昌遮掩了过去,免得朱棣真较真,要现场多试射一些。

“纸壳弹成品率有保障,但要说一点问题都没有,也不现实,总有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出现哑弹或者卡弹的情况,只能说尽量避免吧。”

不过,姜星火既然已经跟着把话挑明了,那也无妨。

朱棣点了点头,听出了姜星火的意思。

子弹跟火铳是适配的关系,有时候造成哑弹或者卡弹,也不一定都是子弹有问题,也可能是火铳本身淋雨受潮,或是口径在铸造的时候就不太精准,这都是有可能的。

当然了,纸壳定装弹,只要有,那么它的作用就绝非正常的铅弹可比了,火铳手们发射的速度,将会因为这个小东西的出现而大大提升。

而这也就意味着火铳部队屠戮敌人的速度,将变得更快。

这个效率一旦超过某个阈值,最大的意义就在于,将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以步制骑”,到了那时候,骑兵恐怕就要从战场舞台的主角,黯然沦为配角了。

棱堡

接下来就是永乐二年军备技术参观的最后一个环节了,也就是棱堡的实地考察。

棱堡这种东西,说实话,只要火器跟得上,是真的虐菜神器。

尤其是在海外殖民地,弄个棱堡和配套的火炮群出来,几百上千人,就能在据点里死守上几个月乃至一年的时间,从容等待舰队的支持。

不过跟传统的高墙城池相比,棱堡更加考验守军的技战术水平和心理素质。

古今中外有很多战例可以作证,高高的城墙对于防守方心理优势的加成到底有多大,城墙足以让防守方的民夫,在很多时候发挥跟进攻方正卒一样的战斗力,但这种情况如果放到相对低矮的棱堡上,未经训练的民夫看着敌人顺着缓坡爬上来,恐怕很快就会出现“两股战战、几欲先走”的情况。

但相反的是,如果棱堡内驻扎的是训练有素的火器部队,拥有着标准配置的火铳和火炮,那么棱堡在抵御进攻方时,几乎就是无法攻破的存在,甚至是最有效率的杀戮机器,这也是为什么在大航海时代,西方殖民者可以轻松靠着海岸据点统治广袤区域,坚不可摧的棱堡就是秘密所在,在所有有记载的历史资料上,棱堡被攻克的记录,可谓是万中无一。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郑成功的含金量了,虽然啃得不容易,但郑成功面对的热兰遮城可是标准的棱堡群结构,周长二百丈,高三丈,外城由三座棱堡构成,内城由四座棱堡构成,共有八十门火炮,这种文艺复兴式的星形要塞,在沃邦攻城法(平行堑壕推进,即土木作业攻城法)被推广前只能靠时间来耗,可靠着半月堡掩护火炮群,郑成功还是攻破了棱堡外城,并以火药炸内城相威胁,逼迫荷兰人出降。

看着眼前土石结构的棱堡,国公们似是看出了点门道,又好像没看出来什么。

棱堡,又被称为“星堡”,这玩意在姜星火前世是义大利人在文艺复兴晚期发明的,主要就是将传统的四方城墙改成凹多边形,将圆形城楼改成棱形堡垒,消除了城堡的火力死角,这样无论从哪个地点攻城,都会遭到两个以上火力点的交叉火力覆盖而棱堡的改进版是荷兰人做的,正值荷兰人从西班牙独立的八十年战争,经过实战检验,荷兰人选择了降低堡垒高度,加厚墙体,然后将堡垒外墙同地面的夹角筑成钝角,这样不仅防炮,还能对抗火药炸城。

而姜星火魔改出来的棱堡,考虑到了这个时代没什么火炮,所以没有选择大幅降低墙体高度和加厚墙体厚度,因为这种修的既低矮又特别厚实的墙体主要是用来对抗火炮直瞄的,现在哪怕是帖木儿帝国,也没什么直瞄火炮,所以适当加厚就可以了,更多的是把外墙修的有棱有角、凹凸不平,这样跟传统的平直城墙相比几乎完全消除了射击死角,任一一方来敌都会遭到多角度、多方向的火力打击,把棱堡打造成一个杀戮机器。

这种棱堡,跟义大利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早期棱堡基本类似,不过自给自足方面更胜一筹,相当于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堡垒群,地下室、仓库、水井等建筑一应俱全,后勤物资的标准差不多是一千人在非配给制下驻守半年,亦或是配给制下驻守一年。

先在甘肃的河西走廊修上一连串,剩下的就可以在北部边境线和海外据点修了,效果肯定比传统的四方形城池要好。

姜星火笑道:“先上热气球俯瞰一下吧。”

他今天其实藏了一手,就是为了给这些人一点惊喜,让他们见识见识什么叫火器时代的战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