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335节(1 / 3)

加入书签

他怎么知道的?

姜星火当然没认真读过《明太宗实录》,但《明史纪事本末·治水江南》是高考文言文阅读模拟题好吧。

“永乐元年夏四月,命户部尚书夏原吉治水江南,时嘉兴、苏、松诸府,水患频年,屡敕有司,督治无功,故有是命。”

归根结底,洪灾这件事严格地来讲,跟姜星火的祈雨有关系,但关系不大。

人工降雨这种东西,前提是本来就有成雨的条件,无论他是否祈雨,这场在江南持续数天,乃至十余天的大暴雨,都是会下的,只是是在三月份还是四月份的问题。

事前也已经提醒永乐帝做了准备,疏浚河道和调集救灾粮,当下都能做到的事情,姜星火都做到了。

更进一步来讲,江南诸府发生洪灾水患的根本原因,甚至可以说不在于下雨。

而在于自建文帝登基以来,短暂掌权的文官集团,在水利工程维护方面的严重荒废和对河道疏浚的极度不重视。

水利工程自然是因为一年两年放在哪不管也不会出事情的缘故,而河道疏浚,之所以不被江南士绅重视,倒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短视到了极致河道疏浚是有利于他们自家交通的。

问题的结症在于,浙东沿海的潮汐,譬如著名的一线潮,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入海的河道每次疏浚淤泥,很快就会被潮汐给推回来。

一来二去,白白花钱不说,始终见不到成效,搞得自家跟拿钱去精卫填海似的,就没人乐意搞了。

但不疏浚入海支流河道,结果就是洪灾来临时,洪水无法泄洪入海,导致水田变成一片泽国。

可说些这,恐怕没用,也只是姜星火在心里想想。

江南士绅指不定怎么编排自己呢,因果关系总会扣到姜星火的头上。

——南京祈雨,江南遭灾。

事已至此,总该有人去收拾烂摊子。

姜星火轻轻呼吸着满是湿润的水汽,压下内心波动:“我明白了,此间事情我先稍作处置,便随你赶赴宫城。”

郑和依言离去,王斌试探地问道:“国师大人?”

“先去军校,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完。”

诸事纷扰,却又偏偏有轻重缓急之分,如果自己要去江南赈灾,那么眼前军校的事情就得放一放,可眼下正是明军军改试点的关键期,自己这个副校长总不能直接撂挑子,临走前,该交代要做下去的事情还是要布置好的。

在护卫甲士的拥簇下,姜星火缓步从燕子矶头走下山去。

燕子矶头海拔也就几十米准确的说是三十六米,但需要走的山道距离却不能按高度测算,雨天地滑,走了好半会儿方才下去。

燕子矶下面,就是大明皇家军官学校,再外围,则是税卒卫的驻地。

遥遥望去,军营里在雨幕中依旧点着灯,还有兵卒巡逻,不远处则是训练场地,还有靶场。

嗯,此靶场非彼靶场,这年头的火铳跟火炮一样,都是概率武器,靠的是火力密度,压根不考验单兵的射击精准度,靶场的靶子大的出奇,要求只是瞄的别太离谱就行,平时多练练,不要上了战场往天上放空铳这不是在开玩笑,哪怕之前上过战场,但转职成新手火铳兵,一紧张,往天上放铳是再常见不过的了。

最近朱高煦整天忙得人都见不到,便是在努力操练这些税卒了。

税卒卫的武器装备方面,火铳没有配备到位,火炮有,但是缺乏成体系的炮兵指挥、参谋、士官。

先说火铳,作为永乐帝钦点的纯火器化试验部队,兵仗局的大部分资源和产能,都在供给研发原始火绳枪,也就是“永乐元年火铳”了不用奇怪这个命名规则,洪武二十八年大将军炮等命名早就在明军内部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了。

只不过火绳枪这东西看着简单,想要做到定产的标准,还需要各种设计、测试、修改,以及考虑铸造工艺水平,所以一时半会儿还造不出来,税卒卫的士卒们,只能拿着以前的火铳,以及带铳刀的木枪先练练了。

火炮方面,则是陷入了“士卒缺乏知识无法学习基础炮兵操作”“军校生有知识但不愿意干炮兵”的怪圈,姜星火分身乏术,又没办法花一段时间培训第一批炮兵。

靖难勋贵们出身中下级军官,他们的子弟文盲率比较高,但洪武开国勋贵的子弟们普遍还是念过不少书的,所以眼下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留几本最近编撰好的书,看看能不能靠这些军校生自己领悟一下。

近处望去,军校之中灯火通明,外围的税卒卫军营里的无数帐篷如同一片巨大的森林般,守护着中间的这些建筑。

这里,乃是大明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武学、军校!

校门前,竖立着两尊足有数尺高的汉白玉石狮子雕像。

便是二狮衔珠,四目圆睁,栩栩如生。

而那两个石狮子雕像前,站着一队警戒的军校生,身披铠甲,手持利刃,刀锋寒冽。

他们,皆是精挑细选出来的,是大明下一代的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