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请收藏本站网址:jshubao.com

第195章(1 / 2)

加入书签

可昭宣的人选就有待掂量了。

尽管排在他自己前面的,就是他亲爹亲祖父,按照这个顺序,昭宣怎么看都有可能是他子孙一代。

但是想到前面他怀疑的继承人风波,刘彻稍微迟疑了一下,还是没有笃定,只把刘病已的名字记下。

只是治世的同时,后世人还要点一嘴矛盾已然存在,甚至还直接宣扬说灭亡无法遏制。这就让孝武皇帝多少感觉有点不舒服的别扭在。

既然如此,他的盛世——该不会在后世人口中,还会被挑刺吧?

【虽然大家对于元帝的上位多有诟病,因为刘病已那句“乱吾家者必太子”,但明知元帝的不足却依旧维持了他的太子之位,觉得是故剑情深的感情因素太深,扰乱了宣帝的判断。

怎么说呢,感情原因肯定是有的,这一点不用否认。可是宣帝除了元帝以外也就那么几个儿子:刘竟无子早夭,刘宇不遵法度,刘嚣唯一值得记载的事情是为人孝顺。

剩下那个选项是淮阳宪王刘钦,因为比较信奉法家学术,史书称他“聪达有材”,并且记录了他挺为宣帝所宠爱,一度想要改易太子。

唔,老刘家的宠爱不宠爱,大家当个乐子听听就行。

个人感觉是元帝的柔仁和偏信儒术,让刘病已觉得实在难顶,想要培养个小号看看能不能取代他。

史书记载想要立刘钦的生母当皇后,本质也是在犹豫要不要给刘钦一个嫡子的身份,方便改易太子。】

老刘家的二人:……

感觉后世人你好像对我们有什么偏见在,这应该不是我们的错觉吧?

【但是最后改易太子的事情还是无疾而终,史书的记录当然不会站在皇帝的角度考虑,写的自然是最表面浅显的原因:宣帝故剑情深难忘许平君。

可是我们大概看一眼这位刘钦后来的记录,也就知道为什么刘病已最后放弃用他代替元帝了。

因为他之后的记载,大概总结一下,就是一个被亲舅舅要么欺诈,要么忽悠,先后被坑了起码二百万钱加五百斤金的财产,目的大概是暗戳戳想上位,结果被忽悠信了打算采取的方式还是谶纬灾异的故事。

……这很难评,这就是所谓的“聪达有材”吗?

刘病已竟然只能从这么几个儿子中挑继承人,不得不说老刘家连续几代明君的限时buff确实消退了,回到了正常的王朝继承人质量逐渐下降的进程。】

刘彻:……

大概确定了,昭宣应该就是他的儿子孙子——毕竟都连续几代明君了。

可是这样一算,孝武皇帝的心绪更加说不出来的复杂:

他孙子挑不出好的继承人这点,他好像也没办法管吧?他有吗?

怎么生个好儿子这种事情,虽然有了后世人连续几任明君的盖戳,多少减轻了一点他本人肩上的压力,可是现在的孝武皇帝也是真的很想知道啊!

他还没儿子啊!

【元帝某种意义上也算是刘病已矮子中挑高个的选择了,但遗憾的是,哪怕是勉强挑出来最好的选项,他的平庸也是不可否认的。

面对豪强地主势力逐渐壮大这个问题,元帝干出了某种意义上遗祸百年的抉择:怀柔关东豪强,甚至不惜放弃汉初以来迁徙其以充实关中陵寝地区的制度。

这点毫无疑问是放任了地方势力的崛起,无怪被元帝加以之前从未有过的全然宠信的儒生,都要大胆地质问“陛下视今为治邪?”

因为是连元帝自己都要无奈承认,“亦极乱耳,尚何道!”的局面啊。而等到成帝上位,大兴徭役,重赋敛,王氏外戚势力趁机控制了西汉政权,西汉的崩溃也就是肉眼可见的事实了。】

王氏、外戚?

刘彻敏锐捕捉到了这个熟悉的姓氏,脑海之中将线索串联,得出结果之后,他挑眉嗤笑了一声。

哦,怪不得是王莽代汉呢。

原来是外戚篡位啊。!

【王莽代汉的具体操作,我们等到后面曹丕代汉的时候再来对比,这里直接略过。】

曹操:那能不能快一点,我真的想听,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

原本表面上看起来不动如山的曹丞相,听到这句话时,有些遗憾地放松了原先暗地紧绷的耳部肌肉。

虽然王莽是在他前面时代的存在,他自己翻翻史书就可以学习一下。

但是就像后世人时常会说的那样——史书总是存在着粉饰的嘛。

能有别人帮他梳理分析,抽离出真实操作的蛛丝马迹,节省一些自己的精力,或者给他一个新的角度思考,总比他一个人闭门造车来得好。

再加上子桓未来的操作,那肯定是他们精心计划安排过的,能够为他所用,节省下这些思考的时间,不也很好吗。

可遗憾归遗憾,曹操又没办法左右后世人的想法,只能在心中默默自我安慰一番:

没关系,反正听后世人的意思,它后面肯定会讲的,不要着急。

【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